明朝功臣徐达的儿子为何结局那么惨?

徐达的儿子为何死得那么惨?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那个被劈死的人,便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第四子徐增寿。不过值得玩味的是,正是徐增寿的死,让徐家因祸得福,后代保住了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也算“死得其所”。

元朝末年,朱元璋投身红巾军领袖郭子兴麾下,参与反元斗争。后来朱元璋回乡募兵,招揽了年仅22岁的徐达。徐达颇有军事才能,加上又是朱元璋的老乡,很快成长为其帐下最重要的将领之一。

徐达在明朝开国战争中居功至伟,也让他的子女获得福荫。徐达共有四子四女,除第三子徐添福早夭外,长子徐辉祖袭封魏国公,在建文帝即位后加拜从一品太子太傅;次子徐膺绪,官至中军都督佥事,袭指挥使;四子徐增寿,官至右军都督府左都督。

儿子个个高官,女儿也不遑多让。四个女儿中,长女为燕王朱棣妃;次女为代王朱桂妃;四女为安王朱楹妃。

这么看来,徐达一家子真是满门显赫。但是,熟悉明朝历史的人应该已经发现,这些子女,已经渐渐走上了各自完全不同的道路。

朱元璋在位时,悉心培养太子朱标。无奈太子英年早逝,朱元璋没有另选皇子作为储君,而是本着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将朱标之子朱允炆封为皇太孙,并倾注全部心血培养。而其他皇子都被早早派往远地就藩,断绝了他们夺嫡的希望。

当年,朱元璋为了给太子朱标即位消除障碍,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将众多功臣武将诛杀殆尽,致使朝中无将可用,举国精锐尽在边关各藩王手中。

如果真是朱标即位,藩王们尚不敢对新君如何,偏偏后来是朱允炆这个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就连建文帝自己心里都没底,自然对叔叔们多有怀疑。

众藩王中,以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最为年长(朱元璋次子、三子此时都已过世),其作战经验和麾下将士战斗力都居众王之首,自然成了建文帝的心腹之患。

建文元年四月,正逢朱元璋忌日,各地藩王都要派儿子入朝拜祭,朱棣最年长的三个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悉数到场。

这时,建文帝的亲信大臣兵部尚书齐泰建议,将三人扣为人质,以此防范朱棣作乱。而另一个亲信翰林学士黄子澄却持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只会打草惊蛇,反而可能逼反朱棣。建文帝左右为难,便询问其他大臣的意见。

鉴于朱棣的王妃,也就是三个王子的母亲是徐达的长女,所以建文帝征求了徐辉祖、徐增寿的看法。徐辉祖表示,自己这三个外甥中,其他二人尚不足惧,唯有朱高煦作战英勇彪悍,而且为人奸诈,若纵虎归山必成大患。很明显,作为陪伴建文帝多年的忠臣,徐辉祖是一腔肺腑之言,而事情后来的发展,也证明他看人真的很准。

但是没想到,徐辉祖的弟弟徐增寿却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他表示,燕王朱棣与故太子朱标同气连枝,况且富贵至极,必然心怀感恩,不可能谋反。与他持相同意见的还有朱元璋第六女怀庆公主的驸马王宁。

就这样,建文帝最终将三个堂弟都放回了燕地。而朱高煦得知父亲即将起兵,为避免夜长梦多,居然还偷了徐辉祖的快马日夜兼程逃走。徐辉祖大怒,派人去追,可惜还是没能追上。不过这一行为也让建文帝更清楚了他的忠贞不二,从此愈加信任。

但徐增寿就完全不一样了。估计他在朱允炆与朱棣之间比较,觉得建文帝难以和叔叔抗衡,也可能想给自己留条后路,于是将朝中信息悄悄透露给北平。

和他有同样心思的还有刚刚说到的驸马王宁。这两人成了朱棣在朝中的内应,为后来朱棣篡位成功提供了不少帮助。只不过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二人搞的小动作最终被建文帝发现了。

随着朱棣兵锋南下,饮马长江,徐家兄弟也将迎来各自的宿命。眼看朱棣就要抵挡南京,建文帝召徐增寿前来,当面揭穿其暗通反贼,盛怒之下建文帝拔剑就砍,可怜徐增寿本想留条后路,结果却弄巧成拙,当场殒命!王宁也被锦衣卫逮捕,下了诏狱。

很快,建文帝兵败如山倒,下落不明。徐辉祖曾率军抵挡燕军,破城后又坚决不迎接朱棣,自然被记恨,下狱治罪。不过毕竟有父亲的福荫,加上妻子徐皇后的求情,朱棣最终没有杀掉他,只是革除爵位,一说被软禁在私宅,一说被囚禁在狱中。五年后,徐祖辉去世,朱棣加恩免除其原有的罪过,还让其子徐钦承袭魏国公爵位。

而徐增寿的后代则更加幸运,徐增寿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他们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朱棣一即位,就追封他武阳侯,追谥“忠愍”。两年后更是累加官职,还进封定国公,子孙世袭。

原本作为徐达幼子的徐增寿根本没有资格获得公爵爵位,但现在,一切都不是问题了。到了嘉靖年间,开国功臣后代大多凋零,天下仅存五个公爵,而徐达的两支后代都位列其中,真的可谓荣宠无双。

以徐增寿本人来说,惨死的下场固然可悲,但对他后代而言,可能真的要感叹一句:感谢老祖宗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