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元璋和仇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登基当上皇帝后,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当初的仇人的?朱元璋有没有杀他?
我本淮右布衣,天下于我何加焉?——当年明月《明代那些事儿》
熟悉明代历史的读者都曾听过这样一句话,该句话原引自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北伐檄文《谕中原檄》,表面意思讲述的是朱元璋本是淮右的一穷苦老百姓,自嘲天下对于他来说又有什么用呢?但实际上明太祖朱元璋是借此感慨时过境迁,他从淮右一介布衣的平民到如今金陵坐拥天下的帝王,有种舍我其谁的帝王风范。
的确,作为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布衣天子,早年坎坷的生活历经可谓让朱元璋吃尽苦头,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竟然会有朝一日会穿上龙袍,成为一国之君,建立了“远迈汉唐,治隆唐宋”的大统一的明王朝。当然,这其中难免有少许运气的因素,但最重要的还是他的努力和才能。今天我们就简单了解一下这位乞丐皇帝的一生,以及朱元璋衣锦还乡后是如何对待昔日仇人的?
据史料《明史·太祖本纪》记载:“(朱元璋)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钟离。生四子,太祖其季也。”在朱元璋出生之前,朱家人因生活所迫几经搬迁才至濠州钟离乡定居,而朱元璋也是朱家第一个凤阳人。可以说颠沛流离的迁徙史,使得本就贫穷的朱家雪上加霜,无可奈何小小年纪的朱元璋只能替当地的地主刘德放牛。
替地主家放牛岂非易事,年少的朱元璋要在晨光熹微中,踏着朝露赶着牛群上山,找到草肥水美的地方让牛儿吃得饱饱的,傍晚披星戴月赶着牛儿回到刘德财主家。最后要经过地主刘德的严苛检查,每头牛的肚子胀得鼓鼓的,才能混口饱饭食用,否则,不但没有饱饭吃,而且还会遭到破口大骂。
据坊间流传,有一次,朱元璋和汤和等小伙伴饿极了,肚子饿得都嗷嗷叫,此时在朱元璋的带领下便杀了一头牛犊烤着吃了。吃完之后,大家还想了个瞒天过海的方法:谎称牛犊不慎跌落山涧,只找到小牛的尾巴!当然,这么拙劣的把戏是骗不过地主刘德,最后朱元璋也被狠狠地打了一顿。但打完之后,朱元璋却是每次放牛都要跟小伙伴吹嘘一番:你们要记住,是谁让你们吃上的牛肉啊。
如果说朱元璋一直给地主刘德放牛,或许以后再也没有明太祖了,不过上天既然选择了朱元璋当皇帝,那必然先让其“饿其体肤”。根据史料《明史·太祖本纪》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祖时年十七,父母兄相继殁,贫不克葬。里人刘继祖与之地,乃克葬,即凤阳陵也。太祖孤无所依,乃入皇觉寺为僧。”
在这场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中,朱元璋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先后去世,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当时,由于家境贫寒,朱元璋甚至拿不出钱为自己的亲人买棺材,更不用说找一块葬身之处了。于是兄弟两人只好求到了父母生前打工的地主刘德家里,希望刘德能够给自己的父母一块坟地安葬。可是却被刘德拒之门外,幸亏邻居刘继祖看他们可怜,才给了他们一块地方,让他们安葬,兄弟两个人用破衣服包裹着父母亲人的尸体,就这样草草安葬了。
为了生活,走投无路的朱元璋只好投奔了凤阳山上的皇觉寺,剃度为僧做了行童。可这灾荒年月,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更别提寺庙了。朱元璋在皇觉寺总共待了50多天,寺院的地也打不上粮食,就遣散僧众外出托钵乞食。此后3年间,朱元璋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社会生活经验,这段生活对朱元璋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时势造英雄,后来朱元璋投靠了红巾军将领郭子兴,因为朱元璋作战十分勇敢,深得郭子兴的欣赏,两年之后,朱元璋便被提拔为将官之职,后来郭子兴战死,朱元璋便取代了郭子兴的位置,成为义军的一方首领,朱元璋在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胡大海等人的辅保下,剿灭了陈友谅,平定了张士诚,最后将元顺帝赶出大都,朱元璋便定都南京,国号大明,他便是明代第一位皇帝——明太祖。
为此《明史》评价道:“太祖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戡乱摧强,十五载而成帝业。崛起布衣,奄奄海宇,西汉以后前所未有也。”从一个穷到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平民到南征北战拼搏了近十五年一朝登上龙位的皇帝,这样前后身份的悬殊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做了皇帝以后,按照以往朝代开国皇帝的惯例,衣锦还乡在所难免,正所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想当年汉高祖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就风风光光地带着一大帮人马趾高气扬回到了故乡沛县,中途还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大风歌》。
而朱元璋称帝之后,荣归故里却激动不已,纵使朱元璋再也不是当初的放牛娃,已成为大权在握的皇帝,名副其实的衣锦还乡,但也控制不住那种激动,复杂的感情交织在一起,往日点点滴滴涌上心头。到钟离太平乡孤庄村后,朱元璋当即免了家乡人的许多赋税,恩赐了恩人家土地100顷,还追封了当时送他土地安葬父母的刘继祖家爵位。
当然,除了封赏有恩与他的人外,朱元璋还见到了昔日仇人地主刘德。众所周知,朱元璋疾恶如仇,对贪官更是深恶痛绝,同时对开国功臣也大肆杀戮,“蓝玉案”和“胡惟庸案”让京城血流成河,如此残暴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当年的“仇人”刘德将被凌迟诛九族?可让世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朱元璋不仅没杀刘德,还给了一份礼物,即恩赐刘德三十顷田地。
朱元璋给出的理由也很简单,“当年你的做法,只是人之常情罢了,因此我也就不再追究你了。”惊恐万分的刘德叩谢即将离开时,朱元璋对他说,“尔之所为,亦恒情耳,不必问。吾贫时,尔岂知今日为天子也。(嫌贫爱富,人之常情,我不跟你计较。那时候你怎么会了解我将来会当天子。)”
以德报怨,让人豁达,心结往往化解得更快。对于自己的这个举动,朱元璋曾将汉高祖刘邦拿来和自己比,朱元璋说:“论高祖豁达大度,世咸知之,然其记五嫂之怨而封其子为羹頡侯,则度量亦未弘矣。”
的确,做皇帝之后没有对自己年幼时的仇人赋予惩罚,反而赋予了恩赐,不得说,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手段,那绝对是一流。这也难怪毛主席他老人家在评价朱元璋时这样感慨:可不要看不起老粗,一些老粗能办大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是朱元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