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又名栀子、黄栀子,栀子花有多大的魅力呢?为什么有那么多关于栀子花的诗作?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栀子花起源于中国,但最初的运用不是因为花,而是果实。栀子的果实非常奇特,夏秋之间成熟,有七道棱,守护着椭圆的果实,渐渐成为朱褐色。它最初的用途是丝绸纺织品的染料,在颜色划分等级的上古社会,需要从植物和矿物中提取染料。这小小酒杯一样的果实命名为“桅”,实在是它太像一尊尊青铜酒器“卮”。所以栀子的命名甚至可以提前到商周时代。因为那时候,用器物象形命名新的植物,实属正常的认知范畴。
如果放在现在,那多棱的金红色的果实,实在是像小灯笼。然而现在,我们对于栀子花的审美,已经从果实转移到花了。
栀子果实一方面是重要的纺织染料,汉朝两栀子染出的黄色丝织品,供给宫廷御用,是高档的染料,拥有栀子庄园的人,富贵如侯王。另外一方面栀子果实又是传统清火的中药材。它的药用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那时它叫“木丹”。
所以汉朝就有成片人工的栀子林庄园。栀子花也就是那时候走向市井民间。
但是正是汉朝同时是佛教传入中国的时候,上层人士用庄园最美的栀子花供佛,普通民众争相效仿,就误认为这种芬芳奇妙的花朵,是西域佛花,传入中国。你看它是不是像洁白的莲花,开在夏天的枝头?
所以栀子花还有一个别名叫“檐卜”,某古本佛经有“如入簷卜林,闻簷卜花香,不闻他香。”那些不从事农业和商业的文人,不探求栀子花的起源,直接崇洋媚外去了。所以很长时间,栀子花都活得很分裂,树木果实是中国的,花却变成外国的了。但是栀子清香,是对得起“佛花”这个称号的。
因为炎热地,三昧火中,栀子花香是清凉地。
留存下来最早最美的栀子花的诗,是南朝女诗人刘令娴写给闺蜜谢娘的。
“两叶虽为赠,交情永未因。
同心何处恨,栀子最关人。”《摘同心栀子赠谢娘因附此诗》
第一,刘令娴家里有栀子花,而闺蜜没有。
第二,栀子花是重要的夏天的礼物。
第三,刘静娴并不在乎这是佛花,但是她有自己的对花的理解。
我送给你一点栀子花,是因为我珍爱我们的友谊。你看看栀子花的花瓣向心而开,那就像我和你的心灵和友谊,同心洁白,永远纯洁。
那么这里栀子花为什么叫同心花呢?
实际荷花也叫同心花,因为荷花花瓣均匀圆润,花开之时有一种以花蕊为中心的均衡圆润美,仿佛朵朵花瓣,是向心打开。
但是栀子花更奇特的是,它的花瓣是从一个方向紧密包裹在一起,当六瓣花朵盛开时,花瓣叠着花瓣,更有一种向心而开的纯净美,仿佛更是守护着金色的花蕊和花心。
而夏天,摘下最可爱最芬芳的栀子花,送给闺蜜,因为我有,故而你也要有,让我们沉醉在这雪香里。
这首诗距今已经1500多年,但是只要是闺蜜都心领神会。因为夏天栀子花的香气飘来之时,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闺蜜,不管她是否已经有,也要摘上或者买上一束栀子花,去看看她深深埋在花里呼吸并抬头望着你兴奋而快乐的眼神和笑声。
这是栀子花的奇特。栀子花香可以瞬间打开人的心灵和心情。
唐朝栀子花已经成为最普遍最喜欢的夏日花朵。何况栀子谐音知子,是相知,是相思。
“密帐真珠络,温帏翡翠装。
楚腰知便宠,宫眉正斗强。
结带悬栀子,绣领刺鸳鸯。
轻寒衣省夜,金斗熨沈香。”唐朝李商隐《效徐陵体赠更衣》
这是一首宫廷诗,李商隐一生虽然官做得不大,但是在秘书省也曾接触过内庭宫女,曾经护送从宫廷里发放到道观修行的宫女。而他本身也曾深深爱过一个公主的侍女。这首诗写得是一个宫廷掌管服装侍候皇帝的女官,她品级不高,但是因为随侍皇帝,骄傲严谨,也备受嫉妒。
这个女子在皇帝身边,那纤细柔软的腰身,就知道她很得皇帝的喜欢,而俏皮漂亮的宫妆眉毛,显示着她的气质气度甚至性格。
你看她身上垂着夏天的栀子花,领口绣着双鸳鸯,这个栀子,表明她心中有知己有爱人,而鸳鸯则表明皇帝已经对她超出了普通宫女的喜欢。但是她仍旧做好本职工作,在夜晚打理皇帝的衣裳。
这个栀子就很让人联想。是李商隐和她之间有同病相怜的默契吗?一个得宠的宫廷女官,或者不是因为地位而开心,而是在某一处,有了真正知心不言的人,让她的心从此饱满?
“栀子同心裛露垂,折来深恐没人知。
花前醉客频相问,不赠红儿赠阿谁。”唐朝罗虬比红儿诗(并序)
罗虬简直就是一爱情疯子。他喜欢一个官伎杜红儿,为她写下一百首诗,总之从古到今的佳人没有一个比得上红儿。虽然有时候看得也肉麻,但是据说堕入爱情中的男人就是如此癫狂,倒也不失有趣和率真。
你瞧瞧他,看见栀子花垂垂正在雨露中飘香,他想送给红儿又恐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心思。
他折下栀子花故意在酒桌上显摆。你说你喜欢一个人,偷偷送给她不就行了,可他偏偏让所有看到,故意制造场景,引人发问,耶,这么漂亮的花,你打算送给谁呢?
他才得意的说,不送给红儿,那我还给谁?
实际这种显摆和宠爱恰恰不能证明他尊重红儿,仿佛是在替自己炒作一样。
但是可爱之处,在于他看到什么就想给她。我不知道红儿到底会怎么想,一个替她扬名的客人?一个情痴?
只是女子的幸福,不是这样人前被显摆吧,而是你能娶我,给我平静安稳的一生。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唐朝王建《雨过山村》
栀子花在唐朝广泛种植,农村庭院,夏花栀子如雪。雨后的天明,鸡声已经在叫,那乡间的小路,有板桥有溪水,女子和小姑是要有重要的活动浴蚕,虽然浴蚕种是在二月份,仲夏浴蚕很可能是缫丝。一大早上就起床,可见昨天晚上并没有睡好。
女子出门前看着庭院里的栀子花,仿佛是一处闲笔,但是却让人回味无穷。
是栀子花雨后的开放和香气太吸引人,还是因为丈夫不在家,将相思寄托在栀子花上?
还是因为家庭贫寒辛苦,无法和丈夫更多的缠绵,而又要出门做事?
一早上,女子和小姑就要出门,哪里会有那么多闲,但是女子的停留却暴露了她的心情,那是心空还是酸楚?
“檐卜标名自宝坊,薰风开遍一庭霜。
间来扫地跏趺坐,受用此花无尽香。”宋朝杨巽斋《檐卜花》
虽然栀子花檐卜花在唐宋都通用,但是宋朝有些人特地将栀子写作檐卜,以表示自己的高洁。
这首诗颇有其事的写檐卜这个名字出自佛教,夏天南风吹来一庭的霜雪。他特地在栀子花下打坐,来感受这佛花奇特的芬芳。
实际栀子花的香气是很特别,消暑,静心,解郁,除秽,但这不是佛教的功能,是这种花本来的特色,而且原产就是中国。
所以每次看到将栀子花刻意写作“檐卜”,我就笑了起来,仿佛月季非要叫玫瑰,才能表达爱,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原来自古就是如此,宋朝也不到崇洋媚外故作高深的人,且以半瓢水的文人为最。
“海榴如火发高藂,空斗炎炎烈日红。
争似栀花浑是雪,净香薰透一池风。”宋朝张镃《池上》
这里的海榴就是石榴,在夏天里的骄阳下绚烂红艳,仿佛是和太阳斗气。栀子花就不一样,它只低调开放,在太阳下开成夏天的雪,用香气带给人间夏天的清凉。
栀子花原产中国,是夏天里最恬静的芬芳,它的花色和香气过滤烦躁,直抵人的肺腑,与其说它是佛花,不如说它是最美芬芳的山野之花。
比起吹嘘它的高贵慈悲,还真不如赞叹它的芬芳友情。因为栀子花开,你最想分享的就是知己,是爱人吧。
愿以栀子花,结就世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