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将长孙无忌、李孝恭、程咬金、秦琼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奉于凌烟阁之中。贞观十七年后,李世民为何不上凌烟阁了?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贞观十七年四月,朝中爆发了一件轰动天下的大事,让李世民非常伤心,自此之后李世民再也不上凌烟阁了。原来凌烟阁的功臣中,有一位人物让你痛心疾首、百感交集,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此人就是位居凌烟阁功臣第十七位的侯君集!据记载,侯君集是陕西旬邑人,祖父侯植担任过北周的平州刺史,也算是出身官宦之家了。由于侯君集后来身败名裂,所以史书对他多有贬损之语,说他非常狡猾,不会弓箭却说自己武艺高强。但是这些记载并不可靠,因为能够得到了李世民重用的人,绝对不是平凡之辈。
侯君集很早就为李世民效力了,靠着战功,先后担任左虞侯、车骑将军00。论勇武,侯君集可能不如秦琼、程咬金等人,但若论智谋,他应该非常出色,是一位能力独当一面的大将。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之一,“参预谋议”,他多次劝说李世民率先发动政变。在玄武门之变的过程中,侯君集的功劳很大,“建成、元吉之诛也,君集之策居多”。
李世民称帝后,直接加封侯君集为潞国公,食邑千户。李世民对侯君集的赏赐远远多于秦琼、程咬金等人,他的官位也得到了提升,并在贞观四年“迁兵部尚书,参议朝政”,成为唐朝的宰相之一。之后,侯君集作为副将,跟随李靖征讨吐谷浑,表现十分出色,“频与虏遇,皆大克获”。
贞观十一年,侯君集改封陈国公,并在第二年升任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侯君集“出为将领,入参朝政”,获得了很大的声誉。贞观十三年,侯君集再度奉命出师,经过长途跋涉,一举灭掉了西域的高昌国。可是由于侯君集擅自“配没无罪人,又私取宝物”,结果遭到了文官的弹劾,非但没有获得赏赐,反而差点获罪。
侯君集对此非常不满,在与另一位功臣张亮交谈时出言不逊,甚至说出“郁郁不可活,公能反乎?当与公反耳”的话来。李世民知道这些事后,既没有安慰,也没有处罚侯君集,导致侯君集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当时,太子李承乾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他与侯君集勾结到了一起,他们甚至打算再来一次玄武门之变。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一,太子李承乾被人举报,李世民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调查此事,结果发现侯君集也牵涉其中。李世民与侯君集的关系很好,他不愿侯君集受辱,于是亲自审问此案。李世民并不想杀死侯君集,于是他说道:“君集有功,欲乞其生,可乎?”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李世民哭着与侯君集诀别。
李世民悲伤的地说道:“吾为卿不复上凌烟阁矣!”侯君集也跪在地上痛哭流涕。侯君集被杀前,对监刑将军说:“君集岂反者乎,蹉跌至此!然尝为将,破灭二国,颇有微功。为言于陛下,乞令一子以守祭祀。”李世民闻讯后,赦免了侯君集的妻子和一个孩子,将他们流放到了岭南。李世民对侯君集非常了解,他知道侯君集并不想造反,只是一时气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