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没有错,但如果爱错了方法,就容易养出长不大的王子和公主。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溺爱孩子的四种情况。
一、巨细靡遗,什么都要管
某大学为高中生举办夏令营,突然接到一个家长来电:“我的女儿不吃胡椒!你们有胡椒的食物要挑掉!否则要帮我女儿另外准备一个饭盒,她的名字叫做……”主办方急忙解释:“我们都是外订餐盒,不知道有没有胡椒啦!不过我们会特别注意,如果有,会为您女儿另备餐盒啦!”
这就是第一类型溺爱:过度保护,巨细靡遗。
高中生难道无法处理自己的生活细节?美国高中生进入大学时,只要经济上不是太困难,大多喜欢选择外州的大学,远离家庭,寻求独立,体验难吃的食物,搞错洗衣粉的用量,修理脱链的脚踏车……父母也大多鼓励孩子追求独立。其实,摆脱父母巨细靡遗的照顾,才是培养独立自主与生活自理能力的起点。
二、凡事替代,把责任揽肩上
早晨上学时间,小明踏进教室。老师:“小明!你的书包呢?”小明:“妈妈忘了帮我背上。”期中考结束了,老师发下考卷。老师:“小明!你怎么退步这么多?”小明:“妈妈忘了帮我复习。”
也有些父母常替孩子做作业,可能因作业困难且缺乏耐心教孩子,或因担心孩子做得不够好,分数输给同学,干脆替孩子做。结果孩子在旁边打电玩,父母在孩子作业中奋斗。其实,替代孩子做作业,是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也可能让孩子背负说谎的羞愧感,孩子即使获得高分也不觉得是自己的荣耀,获得低分也不觉得是自己的责任。
这就是第二类型溺爱:凡事替代,弱化小孩。
三、一味偏袒,都是别人的错
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小男孩在麦当劳用餐;不远处坐着一个长发披肩的女郎,秀发盖在椅背上。小男孩很顽皮,跑过去玩弄那位女郎的长发,女郎把长发拨到胸前,显示不愿意。小男孩的母亲走到女郎面前,全店的人都以为她要去向那位女郎道歉,想不到她却开口说:“你那长头发有什么了不起,借我儿子玩一下有什么关系!”全店的人尽皆愕然。
这就是第三类型溺爱:一味偏袒,自我中心。
四、特权庇护,横着走不讲理
有一个小朋友在马路边用力摇撼一根公车站牌,有一个老师刚好从旁经过,对他说:“小朋友!这样摇,会把公车站牌摇坏喔!”小孩的父亲听到之后很不悦的说:“你知道我是谁吗?我的孩子轮不到你管!”
有一个庞大财团家族,将孩子送进私立小学,但孩子功课很差,上课都打混摸鱼。老师不知底细,严格纠正。结果孩子仰起头不屑的说:“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这就是第四类型溺爱:特权庇护,轻视他人。
有人问:为何富不过三代?为何皇帝子孙大多一代不如一代?答案主要就藏在“教育”两个字里面。富贵或权势之家,若未能忘掉自己的身分,动辄溺爱、耍特权,则其子孙大多傲慢、恣意、唯我、轻视道德、不知人间疾苦。所以,希腊哲人才会提出“哲学家皇帝”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人文、知识与技能的训练,体验生活的汗水与生命的尊严,培养勇敢的精神与独立的智慧。可惜古今中外历代皇帝少有如此培育自己的孩子,由于缺乏教育智慧,终究一代不如一代。
总的来说,溺爱就是让人很腻的爱,或让人溺死的爱。而智慧之爱,是要在保护中学放手,在协助中给自主,在关爱中有平等心,在慈爱中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