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延,玄宗开元间宰相裴耀卿之子,官至通事舍人。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裴延所作的《咏剪花》,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种类极其丰富,并且大都渊源流长,比如剪纸。这是一门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来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据考古发现,我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应该是出土于北朝的“对马团花剪纸”,其采用重复折叠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手法,已经呈现出来非常高超的技术手段。
事实上,剪纸艺术在我国一直都得到很好地延续,它发源于民间又经过历代各朝大力推广和发展,经过演绎之后又回馈于民间,充实在各种民俗活动之中,由此成为中国民间艺术文化的代表事物之一。
艺术来源于生活,往往又高于生活。正因如此,与剪纸有关的诗歌也产生了不少。伟大的诗人杜甫在《彭衙行》中写道:“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著名的“无题”诗人李商隐在《人日即事》中有言:“镂金作胜传荆俗,翦彩为人起晋风”;宋朝诗人方回也在《野庙》中说道:“数家祈福来浇奠,剪纸糊灯作上元”。
既然说到了剪纸艺术,那么在今天,就让我们来看一首唐朝诗人写的歌咏剪纸的小诗。诗人裴延生平皆无详细记载,《全唐诗》载其诗作两首,出彩的恰是此首《咏剪花》,在短短二十字中,歌咏了剪花的逼真形象,从而赞美了剪纸艺人的高超技术。
《咏剪花》
【唐】裴延
花寒未聚蝶,
色艳已惊人。
悬知陌上柳,
应妒手中春。
先看一二句,“花寒未聚蝶,色艳已惊人”,诗人赋予剪花以逼真的生命气息,充分发挥自己奇特的想象能力,从侧面落笔来陈述剪花的美艳和妩媚。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原本灵动飞舞于花丛里的精灵儿蝴蝶,在此就被无情地沦落为奇妙的背景,牺牲它们的机敏而只为衬托剪花的鲜艳与美丽。对蝴蝶的指责,看上去多少有些无理,但是却恰到好处地把剪花的“真”给渲染得活灵活现,使人忘记了剪花本身的“假”。
原本以花的本性,当它散发出来香味之后,必定会招蜂引蝶而来。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算美妙,因为不知道为什么,根本没有蝴蝶翩翩飞来。诗人赶紧为此现象找到完满解释,并不能责怪剪花有问题的,而是现在天气尚还有些寒冷的缘故,喜欢热闹的蝴蝶当然不会在这里出现。
诗人越是解释,越是寻找借口,却愈发把剪花的那种真实模样给凸现得分外诱人。真是有一股儿“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的味道藏在里面。如果不是眼前的剪花生动活泼,诗人又怎么会如此兴致勃勃地大动干戈,调动自己所有的笔墨来塑造剪花的形象,从而让它更加惟妙惟肖,显得肌理丰盈。
到达三四句,“悬知陌上柳,应妒手中春”,诗人对于前面的描绘,虽然已经拿出了百分百的气力和精神,但是总有一些不甘心和不满足。于是,诗人再加上一番更为巧妙地理论。料想那些生长在田间路旁的依依柳树,看见我手中拿着的这些剪花,除了羡慕它的娇艳之外,也会更加妒忌它撩拔弄人的春色吧!
诗人为了突出剪花的美妙,真是舍得下大气力,甚至已经达到不顾个人形象,有些为之走火入魔的地步。他彻底陷入了一种妄想状态,有那么一点儿强迫症患者模样。我们仿佛可以看见诗人痴癫的神情,他伸出双手正面向大家,把手头上的剪花递给大家观看,然后四处观望,口中喃喃自语:哎呀,我的剪花真是无穷美好啊,竟然招引得柳树妒忌羡慕恨了!我可得好好地保护它,可千万别被这泼皮柳树给糟蹋坏了。
当然,以上都是虚幻的。只能说明诗人为了描写剪花,真正是花费了诸多心血的。诗人首先妙用映衬,以蝴蝶为背景,呈现剪花色香之味道;接着又巧用拟人手法,故作肆意张扬,把“陌上柳”打造成一个妒忌狂,从而愈加突出剪花的娇美容颜。正是在诗人的诸般努力之下,剪花光彩夺目的妍丽形象才能逼真呈现,并逐步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深处,使人久久不能遗忘,且随着时光地增添而愈发鲜明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