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皇太后就一定比太皇太后有话语权吗?

皇太后是否真的,就比太皇太后更有话语权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不一定,就好比明朝英宗时期,太皇太后张氏,就明显比皇太后孙氏话语权更重。明英宗朱祁镇即位的时候,年仅9岁,在他没有亲政前,朝堂的大小事,基本都是张太皇太后做主。张太皇太后去世后,才轮到孙太后执掌朝政。

不过,孙太后在朝中的威严,就不如张太皇太后了。太皇太后在时,朱祁镇是比较听话的,可随着太皇太后去世,朱祁镇就开始宠信宦官王振,导致了后来的木土堡之变,令明朝国力大损。

要是张太皇太后还在,相信土木堡之变很难会发生,因为朱祁镇肯定不敢如此任性。如果张太皇太后能够阻止朱祁镇,那么孙太后身为朱祁镇母亲,为何在关键时刻,却不能阻止其犯错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原因。

其一,后宫不得干政

明朝的皇后大多出身平凡,但品性出众,这也是明朝多贤后的原因。也正因如此,明朝从未出现过外戚干政的乱象。张太皇太后前期执政,也是因为朱祁镇年幼,当时群臣请她垂帘听政,她的回答是:“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

可张太皇太后去世的时候,朱祁镇已经16岁了,这个年纪,孙太后已经没理由把持着政权不放,不然群臣也不会允许。既然后宫不得干政,那么孙太后只好不管朝堂的事,朱祁镇想做什么,她都不好阻止。

那有人或许会说了,既然孙太后不好阻止,那么要是张太皇太后还在世,她不是同样不好阻止吗?其实这不一样,朱祁镇要御驾亲征,对于打仗一事,孙太后是不太懂的。她完全不知朱祁镇会怎样去打瓦剌,又会任用些什么人,毕竟她从来没接触过这些。

但张太皇太后就不同了,她可是经历过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这几代明朝有为君王时期的,且这几朝都是明朝最鼎盛时期。当初朱高炽帮助朱棣监国,积累了很多执政经验,在此期间,张太皇太后就负责协助丈夫。所以说,她在政治上是有一定经验的,而且一路走过来,对朝中情况很是清楚。

朱祁镇要亲征,张太皇太后就会知道,明朝真实实力如何,朱祁镇这一去有没有胜算。一旦认为此行很危险,张太皇太后无论如何都会出面阻止。可是这一切,孙太后都不清楚,她自然无法阻止。

其二,朝中缺少贤能

张太皇太后在的时候,朝中有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濙等贤臣辅佐。她自己说了不会破坏祖宗家法去垂帘听政,只是朱祁镇年纪还小,她不得不帮其看着点。而实际上朝中有这些贤能,是很难会出现问题的。

这些贤臣大多辅佐过朱高炽、朱瞻基两代皇帝,有的甚至在朱棣一朝就崭露头角。他们很熟悉该如何辅佐皇帝,因此有他们在,加上张太皇太后在上面看着,明朝基本不会出问题,甚至可以延续“仁宣之治”的良好局面。

可到了孙太后这里,德高望重的“三杨”都已经不在了,只剩下张辅和胡濙,他们的话,已经劝不动朱祁镇了。张辅甚至还不得不跟着朱祁镇出征,结果死在了土木堡。而在土木堡之变发生前,于谦也还没有混出头,可见朝中贤能着实缺少。

其三,孙太后少智慧

孙太后虽然无法管住朱祁镇,但其实她可以从源头上阻止其犯错。朱祁镇为何会亲政?是因为宦官王振的怂恿。当初张太皇太后在时,就知道约束王振,所以“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敢专大政。”

可孙太后就缺少这点智慧,没有看到王振的野心,所以没去约束其行为。这就导致王振越来越受宠,朱祁镇被他哄得团团转,也就造成了土木堡之变这样的悲剧。虽说王振最终死于乱军之下,可他的死,永远也无法挽回明朝的损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