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十分看重魏征,为何要在他死后推倒其墓碑?

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常对身边的侍臣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为何李世民还要推到魏征的墓碑?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世民推到魏征的墓碑,主要是因为两件事:一是太子李承乾谋反;二是魏征把劝谏李世民的草稿拿给史官看。

我们首先来看下太子李承乾谋反。本来,这件事与魏征并没有什么关系,问题是,当时太子李承乾的老师杜正伦,是魏征非常好的朋友,而且两人还是老乡。

关键是,当初杜正伦之所以能够当上李承乾的老师,主要就是魏征在李世民面前大力举荐的结果。

其次,魏征还举荐过一个人来辅佐太子,这个人叫做侯君集。

大家知道,侯君集是太子党的主要干将。并且,侯君集还直接参与了李承乾的谋反计划。也正因为这个缘故,李世民便开始怀疑魏征生前很有可能早已知道太子谋反的计划,甚至很有可能已经亲自参与其中。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站出来告发魏征,说他曾私下把写给李世民的谏书草稿,拿给史官褚遂良观看,这下直接让李世民断定魏征肯定参与了太子谋反这件事。

因为,臣子劝谏皇帝的草稿,通常都会烧掉,绝不会、也不敢随便拿给别人看;甚至,臣子绝不能让人知道,他在劝谏皇帝之前,还特意打过草稿。

更甚者,通常情况下,臣子都想要劝谏皇帝,都是私底下劝谏,绝不能公开指出皇帝的错误。

因为,劝说是一门艺术,大庭广众之下,不给对方面子,公开指责对方的错误,一脸严肃地给对对方上大课,不要说是皇帝,就是咱们普通人,都会非常不爽,而且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所以,真实的历史中,一个臣子如果公开场合直接指出皇帝的错误,对其进行批判,往往都是带有表演性质的。换句话说,这是皇帝与这位大臣通过相互之间的默契,所作的一场政治表演。这样说出去,那皇帝的形象自然就是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事实上,当时魏征所扮演的,就是这样一个角色,也正因为此,除了魏征之外,房玄龄、李靖等人,有哪个敢公开劝谏李世民?事实上,他们不仅不敢劝谏李世民,通常情况下,他们见到李世民,那就像猫见到老鼠一样,大气都不敢喘一声。

当然,如果魏征不是有幸扮演这样塑造李世民从谏如流形象的角色,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公开指责李世民。

现在,因为有魏征这个角色的存在,他那极具夸张的劝谏风格,虽然表明上回损伤李世民的面子,但却可以让李世民形象,各种高大上起来。问题是,魏征把劝谏李世民的草稿拿出来给史官看,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因为,这不相当于公开告诉大家,李世民的这番行为,其实是在表演吗?更重要的,草稿上肯定罗列了一大堆李世民的缺点和错误,这很容易让人觉得,如果不是魏征的管教,李世民那就狗屁都不死。这样一来,李世民的形象,那可就算是全毁了。

本来,因为杜正伦和侯君集的事情,李世民就已经怀疑魏征可能在自己和太子这两边都下了注。现在太子一度想抢班夺权,魏征却还保留着劝谏李世民的草稿,甚至把它拿出来给史官看,这是想干什么?

如果太子抢班夺权成功,魏征的这些草稿,岂不是可以作为李世民昏庸的证据,这样太子夺权也就自然变成为国为民的好事。在这种背景下,李世民自然断定魏征对自己不忠,于是愤怒之下推到了魏征的墓碑,还解除魏征长子和衡山公主的婚约。

事实上,如果不是魏征恰好已经去世,他恐怕很难善始善终。后来,李世民征讨高句丽失败,为了给自己找回一点面子,就故意说:“如果魏征还在,一定会出面阻止我的,我就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于是,魏征才又重新被平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