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为何对曾国藩的评价非常高呢?

曾国藩是晚晴的名臣,他的门下首席弟子李鸿章,那他又有那些地方让李鸿章,赞不绝口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晚清一代名臣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为其撰了一副挽联,其中有一句为“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在这副对联中,李鸿章虽然很不要脸地以曾国藩门下首席大弟子自居(就入门时间而言,李鸿章并非最早,但论后来的功业成就,曾国藩弟子中确实以李居首),不过也如实叙述了与曾国藩之间多年的师生感情,并且给予老师“旷世难逢天下才”的超高评价。

李鸿章晚年时,愈加感念曾国藩的师恩,与旁人谈论起曾国藩时,启口必称我老师。李鸿章尊称曾国藩这声老师,并不仅仅是因为跟随过曾国藩做学问,而是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也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可以视为教育的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也是曾国藩和李鸿章之间师生感情不断深化的过程。

一、授业之师

李鸿章最初拜入曾国藩门下,主要是因为其父李文安和曾国藩之间的一段渊源。李文安与曾国藩同为道光戊戌年进士,在当时的京官圈子里,非常重视这一层“同年”关系。清人笔记记载:“傅相(李鸿章生前为殿阁大学士,去世后追封太傅,故后人尊称傅相)未第时,常以年家子从文正(曾国藩去世后谥文正)习制举文,既得翰林,亦常往问业。”

凭借着年家子的身份,李鸿章得以成为曾国藩的弟子。但在一开始,曾国藩只是李鸿章的授业老师,教他一些参加科举会试的知识和技巧。后来随着曾国藩回乡办团练,也宣告了两人间的受业师生关系暂告一段落。

二、解惑之师

虽然曾李一度分隔两地,不过两人还是非常有缘分,命运之路又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因为一件意外,李鸿章也被派回安徽老家办团练,然而在对抗太平军的斗争中却节节失利,后来李鸿章走投无路,又拜入到了曾国藩的湘军门下。

一开始,曾国藩因为觉得李鸿章性格太过高傲,不愿收留,后来惊人说项,曾国藩才答应了让李鸿章入湘军大幕。曾李再续师生前缘,然而这次的关系不同以往。过去曾国藩只是辅导李鸿章的学业,教他做题,而如今换了一个局面,则要开始为其解惑,教他做事了。

论智商和能力,李鸿章称得上人中龙凤,但此时的他还是一块璞玉,不琢不成器,所以曾国藩先挫其锐气,比如李鸿章入湘军幕时爱睡懒觉,不和大家一起吃早饭,曾国藩下令人不到齐大家都不准吃,逼李鸿章养成早起的习惯。此外,则无时无事不加以指点调教。

李鸿章最初对曾国藩还并不心服,但时间长了,才发现曾国藩的良苦用心。李鸿章对别人说,自己从前辅佐过许多将帅,一直非常迷茫,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此番在曾国藩门下受教,就如找到指南针一般,获益匪浅。

三、传道之师

从小教育一个人成才,首先从习题开始,慢慢开始接触实际事务,而最终的目的,则是教育一个人应如何做人。曾国藩对李鸿章最大的帮助,不是教会他写文章考上进士,也不是教授他行军打仗和混迹官场的秘诀。李鸿章晚年时回忆当初,对曾国藩最为感激的,是对他“传道”,教会了他怎样做一个人。

曾国藩给李鸿章传的第一个“道”,是一个“诚”字。

诚,可以理解为诚恳、诚信、真诚,这也是曾国藩为人处事的重要原则。曾国藩看出李鸿章能力很强,但性格有些轻浮,喜欢投机取巧。这种人在官场上容易大起大落,飞黄腾达的时候一飞冲天,但不擅长持盈守成,有时候会因为耍滑头而弄巧成拙,从此一蹶不振。因此曾国藩一逮到机会,就对李鸿章言传身教,一定要牢记诚字,脚蹈实地,即便磋跌亦不至过远,不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曾国藩给李鸿章传的第二个“道”,则是一个“挺”字。

曾国藩职业生涯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与太平天国作战。在整一场战争中,曾国藩其实是败多胜少,而且有好几次陷入极度危险的困境,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靠的也是一个挺字。

传闻曾国藩曾著《挺经》一书,但没有流传下来,现在市面上的版本都是后人托名的伪作。不过在当时,曾国藩把自己的十八条心得全部传授给了李鸿章,后来李鸿章对挺这个字的贯彻,比老师曾国藩还要彻底。尽管李鸿章政治生涯中留下了不少污点,但不可否认的是,李鸿章做事始终是宁思一时进,莫思一时停,无论遇到什么困境,都能挺身而出,敢担责任,鲜有急流勇退,明哲保身之举,这都是受曾国藩教育影响下的结果。

生平事迹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