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被后世称为”诗魔“。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二人合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合称“刘白”。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白居易所作的《邯郸冬至夜思家》吧。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知识点对于热爱中华文化的人想来都知道。然而,除非深爱中国古历史知识之人,却不能知道“冬至”在很久之前,其实一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而非节气存在着。
南朝梁人崔灵恩撰写的《三礼义宗》记载:“(冬至)有三义:一者阴极之至,二者阳气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谓之冬至也。”阴阳相争之日,古人认为可以预测旦夕祸福。所以,不仅民间,甚至朝廷都对“冬至节”格外重视,唐代为此更是制定了繁复而严格的礼仪程序。
在冬至这天,朝廷不仅给所有的官员放假,而且还会举行盛大的祭天仪式,皇帝还会设宴赏赐群臣。朝堂之上如此重视,庶民百姓当然也有样学样。除了举办酒席款待亲朋好友,大家都要吃“馄饨”:“长至日,空酒馄饨,故勒驰屈,降趾为幸。”(唐杜友晋《新定书仪镜》)。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年),此年岁末,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的白居易,宦游在外,夜宿于邯郸驿站之内,正逢冬至节,顿起怀念之情,想念之意,有感于此,不由挥毫写下诗作,稍抒心底怅惘愁绪。
首句“邯郸驿里逢冬至”,点明了诗人此时此刻身处外地,这本来就是一个不怎么开心的事情,更加让人悲伤的是,又恰好正逢官方节日“冬至节”。每逢这一天,整个王朝上下,都会为此而放假,亲朋好友欢聚满堂,大肆庆祝一番。最重要的,千万不可忘记吃“饺子”或“馄饨”。北方饺子,南方馄饨。事实上,大约在唐朝,才有“饺子”与“馄饨”各自的说法。
次句“抱膝灯前影伴身”,画面生动,简直活灵活现,我们仿佛看见诗人孤苦伶仃的样子,对着一盏孤灯,孤身一人抱着自己的膝盖头,就那么对着映照在墙壁上的影子,一言不发,状若深思,似则苦楚满怀。一个“抱”字,诗人无助之模样逼真呈现,说明何等之孤;一个“伴”字,诗人飘零之状态精彩描摹,突出何其之单。友“伴”朋“侣”,此处之“伴”却为自身之影,如此描写,愈发衬托诗人处于外地的寂寞,好似空荡庭院深深深几许。
最后两句“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独坐在灯前,也不是什么都没有想得,原来他正在沉浸在幻想之中,不断地想像着另一幅画面:夜已经很深了,家里的亲人们,都团聚在一起,还在谈论着远方的诗人,述说着各自的想念。读到此两句,我们有些讶异于诗人的“手段”:明明是自己内心十分想念自己家中的亲人,可是却反而有些傲娇认为家里的亲人在想念离家在外的自己。
如果我们能够多读一些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就会进而从中发现,他其实格外喜欢使用此种手法,让阅读者站在对面立场来展开丰富地想像,并且因此而让诗人自己的思想可以轻易地跨越时空这堵壁垒,尽情地挥发着充沛的感情。如《江楼月》中:“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思君时。”《望驿台》里:“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客上守岁柳家庄》中:“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综观本诗,语言质朴,毫不讲究华丽辞藻,蕴深厚思家之情于平常叙述语气中,更显其深情。《唐才子传》评其:“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足见白诗用语之平和,虽无夸张之想象,却更能显示出诗作要表达之真意。正如此诗,二十八字,无一字提及“思”之情绪,却句句饱含丝丝缕缕的怀乡思家之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