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费祎这个名字,很多人比较陌生。感兴趣的读者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多数朋友,对于这个名字的印象仅限于中学课本中的《出师表》,诸葛亮曾提到过这个名字。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但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中,费祎其实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和蒋琬二人,在诸葛亮死后,共同撑起了蜀国的一片天。尤其是在蒋琬死后,他更是总览蜀国军政大权,成为蜀国最后的顶梁柱。至于大家所熟知诸葛亮接班人姜维,其实还要排在费祎的后面。
费祎在三国的存在感不高,主要是因为其活跃时间过于靠后。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时候,费祎却是窝在益州,跟着刘璋打酱油,远离纷争。他原本是荆州人士,但命运弄人,幼年丧父,不得不跟随族中老人来到益州,并在此扎根。
后来刘备拿下益州,费祎也归于刘备帐下,但是此时他的资历太浅,声名不显,根本无法和法正、李严以及诸葛亮这些前辈抢饭碗。
费祎当时的角色定位是属于蜀国的年轻一代人才,是被当作后备力量在培养,主要服务对象是太子刘禅。当初刘备立太子时,费祎便是被拜为太子舍人。刘禅即位之后,费祎也是作为皇帝的近臣,随侍左右。平台如此,发挥空间自然有限。
当然了,此时的费祎虽然履历比较一般,但其已经是诸葛亮心中比较满意的国之栋梁,有着接班人的潜质。所以诸葛亮才会在《出师表》中,向刘禅推荐推荐他。
而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费祎更是被委以重任,扮演了外交官的角色,负责联络调节与东吴的关系,在方便东吴背后捅刀子的同时,尽可能的寻求孙权配合诸葛亮的北伐。
整个北伐过程中,蜀汉后方表现最为出色的就两个人,一个是负责后期的蒋琬,另一个便是负责外交的费祎。蒋琬自然不用多说,其乃是诸葛亮钦定的接班人,长期担任在丞相府中担任副手。其至于诸葛亮,就相当于诸葛亮之于刘备。
而费祎出色的外交才能,则是让诸葛亮看到了当年自己初出茅庐,舌战群儒的影子,于是对其愈发器重。后来诸葛亮更是将其调入帐下,委以重任。当时诸葛亮军中,魏延和杨仪二人互相不对付,全靠费祎在其中调和,这对丞相的北伐大计起到了稳定的作用。
诸葛亮死后,蒋琬接下了蜀国的军政大权,费祎则成了蒋琬最为得力的助手。
费祎这个人业务水平非常高,看公文基本都是一扫而过,却能得其主旨,而且过目不忘。在担任尚书令时,虽然举国多事,政务繁忙,但费祎都能处理得很好,而且其效率数倍于人。在处理政事的同时,还能接纳宾客,参加活动,什么都不落下。
蒋琬率军屯驻汉中期间,费祎凭借出色的政务能力将蜀国内政治理得井井有条。最终,随着蒋琬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费祎逐渐接过了蜀国的军政大权。
公元244年,魏国大将军曹爽率领大军入侵汉中。而此时费祎已经官居大将军,费祎命马忠镇守成都,王平据守兴势之围,自己亲自率领大军救援兴势,抵御魏军。果然费祎到了兴势之后,击退了曹魏的进攻,成功保护了蜀汉的安全。在击败曹爽之后,费祎得到蒋琬“固让”益州刺史,正式当起了蜀国的军政一把手。
蜀国在其治下,也算是政通人和,内平外安,虽然未有北伐之功,但却有守土之责,蜀国过得也还算安稳。直到公元253年,费祎主政蜀国的第十个年头,费祎在岁首大会遭到魏国降将郭修刺杀,不幸去世,蜀国的安宁也被打破。
费祎死后,姜维接过了蜀汉的军权,再度开启北伐。十年间,姜维数次北伐中原,将蜀汉国力消耗殆尽,以至于最终难以抵挡司马昭的灭蜀大军。
此外,费祎在位时,蜀国尚且还算是政治清明,后主刘禅有他的辅政,也算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但是费祎死后,蜀汉的官场风气快速腐化,陈祗黄皓互为表里,腐败的内政下,使得蜀国国力渐衰。
所以,费祎之死对于蜀汉的影响是巨大的,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无论内政还是军事,都遭受了巨大的冲击。费祎文武双全,对内可安邦,对外可定国。若费祎不死,他可以制约姜维,蜀国不会因为北伐而空耗国力。若费祎不死,刘禅不会亲小人,远贤臣,政通人和的蜀国不会挡不住邓艾的几千残兵。
当然了,更为关键的是。费祎死后,蜀国出现了一个人才断层。当时的蜀国再也找不出一个能力和威望并重的人来主持大局。姜维虽然能力尚可,但毕竟是魏国降将,威望一般,不仅受到宦官黄皓的排挤,连后主刘禅也不信任他,其最终连成都都不敢回。如此军政分离的蜀国,灭亡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了,费祎也有缺点,虽然能力突出,但却过于保守。费祎主政期间,曹魏接连发生高平陵之变,征西将军夏侯玄被征入朝,夏侯霸叛投蜀汉,魏国内部和西线战场动荡不安,这些都是北伐良机,与姜维后期魏国形势不可同日而语。如果费祎当时能够抓住机会,或许能改变蜀国的命运。
然而,费祎全无北伐之志,一心只想做个守土之臣。他觉得诸葛亮那么厉害的人物,都无法完成北伐,自己这等水平更是没有希望。表面上看,费祎的想法没什么毛病,毕竟他再牛也牛不过诸葛亮。
但是,这种保守的想法也注定了蜀汉灭亡的结局。因为蜀汉的地盘人口摆在那里,资源有限,不管怎么发展,都无法改变其与魏国巨大的实力差距,其最终只能是被温水煮青蛙,被魏国强势碾压,最终走向灭亡。
所以,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这种话,并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