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军机处是个什么机构?都有哪些作用呢?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清朝有个特殊的部门那就是军机处了,我们在许多现代的古装剧中都可以看到这个部门,那它是干什么的呢,又为何当时的官员抢着进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知秀网小编一起往下看。

军机处由雍正皇帝于雍正七年(1729年)所设立。其时雍正皇帝正对青海准噶尔部用兵,所谓兵贵神速,雍正认为在原有的政治部门体系下指挥军务效率太低,因此在靠近自己寝宫养心殿的地方专门设立一个临时部门,方便他指授军机,故称之为军机处。

既然军机处最初为因用兵西北而设立的临时机构,只是为了处理一些紧急的军务,那么等战事一结束,就理应撤销才对。但这个部门被雍正用着用着,发现越用越顺手。为什么呢?原来是雍正发现军机处的存在,可以帮他集中全力,巩固皇权。

在军机处设立以前,清朝的最高决策机构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内阁。这些部门的存在,对皇帝行使权力形成一定的掣肘。而军机处设立后,雍正开始将权力收归于军机处,逐渐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

而最妙的是,军机处有一个不同于其他衙门的特点,可以避免军机处成为另一个掣肘皇权的部门,而始终作为皇帝手上的棋子而存在。这个重要特点,就是军机处是临时的,里面的人也都是临时工,对人员进行调整的程序要比正式官员任免简单得多。

军机处内主要有两类官员,一类是军机大臣,亦称为“大军机”,军机大臣一般由正二品侍郎级别以上官员兼任,在军机处负领导职责;另一类是军机章京,也称为“小军机”,军机章京则从内阁、六部、理藩院等衙门调派,负责在军机处内执行具体的事务。

不论是军机大臣还是军机章京,在军机处的工作形式上都是兼职,因为军机处不算正式的衙门,无法获得财政预算,也就没有资格给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们定编制和发工资,所以这些官员们的编制还是留在原来的部门,工资也从原来的单位里领。

既然在军机处没编制又没钱,为什么还这么多人愿意去“白打工”呢?个中原因应该不难理解。

首先,在军机处工作虽然没什么明面上的好处,但是这个部门离领导近啊。在军机处工作的军机大臣,每天都要接受皇帝的召见,能够天天和领导见面,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有更多和领导搞好关系的机会,比发多少工资都要更实在的多。

其次,军机处虽然是临时机构,但实际上是清朝最核心的实权部门。在明朝,只要入内阁当上大学士,就相当于宰辅了,而清朝的大学士如果不兼任军机,那就是个被架空的虚衔,只有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才称得上真宰相。

而对军机章京这些小军机而言,虽然不能像大军机那样天天见皇帝,但在军机处工作,也有许多好处。第一是军机处事务繁忙,是历练自己能力的好机会;第二是军机处是各类政治政治消息的汇集地,在这里工作能得到许多外间无法探听到的信息,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第三是官员选任提拔时,有过在军机处工作经验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所以只是临时工,但大家都抢着要争取进军机处工作的机会了。

宣统二年(1910年)九月,各省代表在资政院会议上提出要求颁布宪法、组织内阁、开设议院等要求,而且奉天的代表要求第二年就召开国会,并认为军机大臣责任不明,要求设立责任内阁。

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八日,清政府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压力下,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下令裁撤旧设内阁及军机处,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自此实行了180余年的军机处被废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