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是北宋时期政治家、改革家,也是文学家、思想家。他在文学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晚年时期的诗风重炼意,又重修辞,被称为“王荆公体”。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王安石所作的《梅花》吧。
梅兰竹菊,因其各自具有的高尚品质:梅,剪雪裁冰,傲骨铮铮;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立场坚定,虚怀若谷;菊,凌霜自妍,特立独行;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向来是中国文人们喜爱的抒情对象。
从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到陶渊明《饮酒》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林逋《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到郑板桥《新竹》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如此等等,无不寄托着中国文人审美意识上的精神依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遭到罢免相位的王安石,心灰意冷之下,最终选择退居江宁,从此远离江湖,不问世事。
此时此刻的半山老人,不管他愿不愿意,已经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曾经的满腔热血和伟大抱负,都在他退居二线之后,惨遭抛弃;更让他感到痛心之处在于,那些呕心沥血制定的政策被以“无知的”司马光为首的“新党”一一给予废除。
面对如此惨痛局面,王安石的情感是压抑而悲愤的,他在七言绝句《北陂杏花》里沉痛写道:“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充分反映出“拗相公”的执著耿介个性,宁愿遭遇孤立也无法去苟且迎合的人生追求。
《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半山老人此首《梅花》诗,却与《北陂杏花》的张扬外露,掷地有声不同,抒写地含蓄凝练,平实内敛,平静之中暗藏悲愤之情。
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阔大的庭院,偏僻的墙角,孤独眺望着眼前景色的诗人,顺着视线可以清楚看见,梅树傲然挺立于严寒,数根斜挑的嫩枝之上,静静开放着几朵白色梅花,分外显眼。
墙角,既是地理上偏僻的位置,又是另一种暗示,与曾居高位的诗人,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凌寒,既是气候上的特征,更是诗人所处社会环境及政治环境上的寒意。在如此恶劣环境之下,傲骨铮铮的梅花,却不畏严寒,独自开放。
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白梅十分显眼,恍惚之间,让人以为是白雪,可是有阵阵暗香浮动,扑鼻而来,一下子就打消了这个错误的想法。上句从视觉上进行疑问,对梅花的纯净洁白进行了含蓄地赞美;下句从嗅觉上来加以肯定,“雪却输梅一段香”,曲折反映了梅花胜雪的感情色彩。这实是“错”中见奇,虽“错”实对,写得新颖别致,显露出梅花的独有魅力。
诗中的“墙角”、“凌寒”以及“数枝”、“独自”,是对“梅”的周边恶劣环境的详细描写,借此突出作为诗人曾经经历的那些险恶风波,以及当时身处位置自己需要承受的孤独和不被人理解。而其中的“遥知”,明面上好像是在说诗人清楚知道梅不是雪,但同时却也是反向地肯定,说自己清醒意识到了围绕在身边的这一切,更是从距离上来暗示诗人已经脱离了朝堂之争,再没有人会知道他那些为国为民的忠贞与抱负。
“为有暗香来”,此处的“暗香”,既是诗人精心描写的自然里的梅花的独特香气,更是借物自喻,是诗人对自己政治才华的某种肯定,这也算是属于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的一种强烈地个人自信。
在严寒的环境里,梅花仍然吐露芳香,想来并不是诗人无意之举,其实内蕴深意,是另类的自况,也是半山老人对自己此生的一个总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