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琮,生卒年不详,唐朝时期官员、诗人,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下面跟知秀网小编一起了解一下韩琮所作的《暮春浐水送别》吧。
流年似水,一去不回。人生匆匆,光阴不再。那些奔波劳碌,繁忙喧哗,到头来,只剩下满脸灰尘,一身疲倦。就像歌声里所唱:“多少人羡慕你年轻的容颜……”,然而,也只是镜花水月,终究不过是空空如也。
《暮春浐水送别》
【唐】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题目又作《暮春送客》。浐水,又名产水,据《说文》载:“浐水出京兆蓝田谷。”西北入灞水,二水汇合,经大明宫,北流入渭水。这是一首很明显的送别诗,毕竟题目中自带“送别”二字。至于时间,也交代的清清楚楚“暮春”,春天的尾巴尖上。
“绿暗红稀出凤城”,诗人落笔即景“绿暗红稀”,“暗”和“稀”字,用得十分贴切,红绿两色,对比鲜明。时序推移,季节变换,草木葱茏,鲜花凋谢,姹紫嫣红日渐消散,而森森绿意却逐渐加深,眼前一片春末夏初的景象,到也应了题目里的“暮春”二字。
此处“凤城”,指京城长安,据《事原》记录:“秦穆公女吹箫,凤降其城,因号丹凤城。其后,言京都之城曰凤城。”诗人在繁花飘零的季节里,送别友人离开京城,绿色本该是葳蕤的,此处却“暗”淡;绿色本应是艳丽的,此处却“稀”薄,一切都为了映衬别离之际,双方共有的惆怅之意。
“暮云楼阁古今情”,诗人在此调转视线,回顾京都长安:此时此刻,暮色降临,烟云四起,远近楼阁都被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一种辽远的苍茫之感,蓦地涌上心头,似乎瞬间穿越千古,沟通了无数人的心灵,获得了情感上的共鸣。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本就愁绪暗生,忧虑满面的送别,却又恰好来到暮色苍茫时分,于是更为增添几许哀怨之情。回首:长安横卧,高楼画阁,繁华喧闹。这的确是愁上加愁的一个点睛描写,热闹嬉戏与凄清别离,两个画面的对比,不啻伤口洒盐,悲痛加剧。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这两句承接上面的“古今情”三字而来。送别的地方离京城不远,又逢暮色时分,在这样的氛围之中,诗人内心顿生历史沧桑之感,超越时光的永恒,与古往今来的情感重逢和共鸣。
正是如此,所以诗人方才恍然大悟,开始劝解友人:不要去听大明宫前,浐水潺潺流动的声响,徒然添加忧伤,圣人有云“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岁月悠悠,年华匆匆,一切的一切,都将湮没在这恍若流水般的光阴之中,难再复返,不可回头。
诗人送客出城,在暮色苍茫之中回首京都宫阙,蓦地察觉其中消逝了的无限光阴,以及无数岁月长河内的更迭兴亡史,耳畔听闻河水流动声响,生发“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乌夜啼》)的感慨之情。于是,借眼前景,抒胸中情,以此劝解友人,也与之共勉。
本诗重点在于“古今情”中的一个“情”字,送别之情,感怀之意,是诗之魂灵所在,从而交织全篇。诗人借景抒情,情中带景,景中生情,情景交融,出入其间,游刃有余。最后落笔“莫听宫前水”,醒悟“水声无改,岁月难留”(《唐诗解》卷三〇),曲笔道尽衷肠,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