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电视剧《燕云台》中大量情节都与真实历史不相符,其中关于辽宋幽州之战这段剧情尤其夸张。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历史上真实的辽宋幽州之战,和大家一起分享。
辽宋幽州之战的正式名称叫“高梁河之战”,它发生在公元979年。当时宋太宗赵光义率30万精锐宋军在攻克北汉(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后挥师东进,打算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它是指中国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云州(今山西大同)为中心的十六个州。此处地理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只要占据燕云十六州,北方对中原地区就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态势。因此,燕云十六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敲重点:燕云十六州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故土,所以宋朝方面想将其收复是名正言顺的事情,《燕云台》中却将其演成了是宋人入侵,辽人保家卫国,这实在是太狗血了。)
公元979年六月十四日,数十万宋军翻过太行天险突入辽国境内。《燕云台》中将这场战事描述成是南军突袭,辽国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可历史上辽国早在这一年的三月就已派出北院大王耶律奚底率辽军精锐南下防备宋军了。
在战事爆发初期,宋军所向披靡。易州、涿州皆不战而降,耶律奚底带着辽军迎战宋军,结果被打得落荒而逃。六月二十五日,宋军抵达幽州,辽宋幽州之战正式打响。
《燕云台》中幽州守将韩德让慷慨激昂地表示为了保护幽州百姓誓死不退。夜读史书看到此处被雷得头晕目眩,要知道幽州城内绝大部分百姓都是汉人,他们需要你这位契丹籍的汉臣来保护吗?事实上,历史上的韩德让确实死守幽州到了最后一刻,可原因是根本撤不走,因为宋军对幽州实施的是四面围城。
古代攻城战大多选择三面围城,留下一条生路给城内守军以瓦解对方死守的意志。一般在敌我实力相差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此招屡试不爽。可幽州之战中,宋太宗却坚持要四面围城。正是这位缺心眼又不懂军事的大宋天子独断专行,才给宋军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幽州之战打响后,数十万宋军不分昼夜、不计生死,几乎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冲击固若金汤的幽州城。而幽州城内的辽国守军日子更加难熬,他们的兵力只有3万,仅是宋军的十分之一,在面对强大对手的不断猛攻下,压力可想而知。值得一提的是,这支宋军不是后人印象中那种跟谁干仗都会输的宋军,而是经历了统一天下的百战铁军。不过宋军此前攻打北汉耗费了太多精力,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长途奔袭,期间还要翻越太行天险,所以在攻打幽州时,宋军无论是体能还是意志都已大幅下降。
宋军的攻势持续了半个月,辽军坚守了半个月,双方都打得精疲力尽,此时辽国的援军终于抵达了。《燕云台》中萧燕燕为了救自己昔日的情郎,不惜以身犯险,亲率军队前往幽州。这又是一段狗血剧情。事实上,下令派出援军的是辽国皇帝耶律贤,率军驰援的是辽国“战神”级统帅耶律休哥与另一位名将耶律斜轸,与萧燕燕有半毛钱关系?
七月初六,耶律休哥带着3万辽军抵达今天北京西直门外的永定河,当时这里被称为高梁河。一场决定宋辽两国命运的“高梁河之战”就此打响。
耶律休哥自知辽军人数远低于宋军,因此在傍晚发起总攻时下令人人手持两副火把,看上去军队规模相当庞大。宋太宗担心敌势强大,所以将幽州城下的围城部队也调集过来,此举又造成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正当宋军与辽国援军正面展开厮杀的同时,幽州城内的辽国守军突然全军出击对宋军背部发起猛攻。结果人数占绝对优势的宋军反而陷入了辽军的前后夹击之中。
在腹背受敌以及身体和精神都极为疲劳的情况下,身经百战的宋军依然保持着完整建制,辽军没能占到丝毫便宜。有宋一朝,能保持这种级别战斗力的除了一百多年后的“岳家军”外,再无别家。
经过一夜鏖战,兵力占绝对优势的宋军逐渐夺回了战场主动权。此时辽军统帅耶律休哥心里很清楚,一旦宋军发现辽军人数的真实情况,那么等待他们的必然是宋军的猛烈打击。于是耶律休哥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他亲自带着辽军中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向大宋皇帝所在的黄罗伞盖发起冲击。宋太宗从来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场面,眼看辽军不要命似的冲锋过来,他马上就慌了。结果,数十万宋军还在战场上与辽军激战,宋太宗自己却仓皇爬上一辆驴车逃离战场,代价是屁股上被射中两箭。宋军将士们打着打着发现御驾亲征的皇帝都溜了,自己还拼个屁,于是迅速溃退,“高梁河之战”以宋朝大败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