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苏州人氏,是一个带发修行的尼姑。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妙玉请薛宝钗和林黛玉喝“体己茶”,拿出了几样茶具非常引人注意。不提茶具是否贵重,只说这几样茶具,曹雪芹借以隐喻的伏笔和后文线索,就非常的多。
薛宝钗的“(分瓜bān)瓟斝”,林黛玉的“杏犀”,贾宝玉拒绝的绿玉斗,以及最后选择的那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海”。每一样背后,都埋伏了大量线索。
关于各自寓意。前文说过了“(分瓜bān)瓟斝”和“杏犀”,本文将要说一下“绿玉斗”。这个个杯子背后,也有非常多的名堂,只是这次的对象从钗黛换成了贾宝玉。
(第四十一)妙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
妙玉给钗黛的茶具是珍藏雅器,却拿出自己常日吃茶所用的绿玉斗,堂而皇之给贾宝玉斟茶,以她“万人不入她目”的性格,可算是对贾宝玉绝对的认可。
不过,如果将妙玉这种不避嫌疑的行为,当成她对贾宝玉有私情,就是绝对错了。妙玉此举不但不牵扯任何男女私情,还是胸怀坦荡荡。
妙玉认可贾宝玉,源于他们都是“畸人”,思想和境界不同于世俗。妙玉的世界观,她是槛外之人,冷眼旁观着槛内红尘世界众生的庸庸碌碌。尽管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格格不入,她却不齿其俗眼凡胎。
贾宝玉虽然身处红尘浊世,难得一颗赤子之心。尤其他的那些不合时宜的怀疑想法,让他迥然于世不被理解。精神上妙玉将贾宝玉当成一类人,认为贾宝玉就是“自己”。
既然二人是“自己”,更高于知己,共享一个茶杯又有什么问题?男女之妨对红尘俗世的男女需要避讳?对她这槛外人,完全不需要。只因我无私,则不惧世人眼光。
所以,了解妙玉为人,才会懂得她的不避嫌疑。妙玉大方地将自己的绿玉斗斟茶给宝玉,毫不避讳宝钗和黛玉就在旁边,就是坦荡和无私的展现。
薛宝钗和林黛玉旁观妙玉行为毫不诧异,只因二人虽没得到妙玉如宝玉一般的认可,却也知晓妙玉的思想和行为。她对贾宝玉的认可是一种高尚的情怀,反而钗黛终究不得妙玉青睐,尚有隔阂。这也是日后众人共识,让贾宝玉去拢翠庵乞求红梅花的原因。
不过,妙玉固然心底无私天地宽,贾宝玉却终究有私心,落了俗套。他到底不敢用“绿玉斗”,既怕钗黛有异心,又怕唐突了妙玉。反不如妙玉坦荡磊落,自然纯粹,也是“王孙公子叹无缘”的由来。
不过,曹雪芹如果只是如此简单交代绿玉斗,也就不叫绿玉斗了,叫什么不可以?“绿玉斗”背后的隐喻,对贾宝玉来说才是关键。
绿玉斗就是碧玉琢成的“斗”型茶器。斗为度量之器,被做成茶器,自然是雅的。妙玉的几件茶具都是单品,不成套。材质也是葫芦、犀牛角、玉和竹根。
斗可计量,可称“情”,也可称“人心”。
贾宝玉调侃“绿玉斗”是俗器,是以金玉论之。绿玉斗的玉,对比“(分瓜bān)瓟斝”的葫芦,“杏犀”的犀牛角,失之自然,却更天然。且为君子之器。
(第四十一回)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
贾宝玉说绿玉斗俗是对比“(分瓜bān)瓟斝”和“杏犀”的材质。妙玉说绿玉斗不俗,在于绿玉斗的品质。
而绿玉斗的“俗”和“不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刚才林黛玉不识五年梅花雪水被妙玉说成“大俗人”之论。
前文解释“五年梅花雪水”时,林黛玉之所以不识“五年梅花雪水”,被妙玉说她“大俗人”,是五年梅花雪水隐喻薛宝钗。薛宝钗来贾家五年,林黛玉始终心有隔阂,与她为“敌”太过小家子气,显得俗气。妙玉在提醒黛玉,宝钗值得认可和接纳。
不识“五年梅花雪水”,不是大家闺秀风范,当然显得小家子气,“教养”不足。
而不识薛宝钗的好,林黛玉太过计较私心、私情就是“大俗人”,明显不符合林黛玉的教养和见识。
所以,经过妙玉点醒,林黛玉随后就认识到薛宝钗的好,两人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好姐妹。
绿玉斗不俗,对照林黛玉不俗。这是妙玉两次说“俗”的真意。
认识绿玉斗的好,对贾宝玉来说要从林黛玉身上去体会“不俗”的真正含义。
绿玉斗最要注意“绿玉”二字。绿玉是什么?如果看过“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元春省亲”、“贾宝玉讲故事”那三章解读的文章,就知道“绿玉”就是指黛玉。
妙玉说绿玉斗不俗,贾家没有。表面看是说她的绿玉斗好,背后原因还有两个。
一,优秀如林黛玉,比贾家众人好。
二,林黛玉的出身、素质和教养,正是贾家缺少的珍贵品质。
妙玉作为半个神仙,这里再借绿玉斗提醒贾宝玉,认识林黛玉的不俗,珍惜她的好,是当务之急。这主要源于当时宝黛姻缘面临的阻力。从前文菊花诗,到潇湘馆的窗纱,再到林黛玉的酒令,“杏犀”……一路讲来我们说的都是这些。如今在妙玉这里,再次借绿玉斗提起,对象换成了贾宝玉,就有“元芳,你怎么看”的意思!
绿玉斗的重点不在林黛玉好不好,而是贾宝玉不敢用绿玉斗,预示宝黛姻缘最终夭折的关键伏笔。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贾宝玉给怡红院题额“红香绿玉”,贾政说“若依你如何”?贾宝玉说:“若依我,题红香绿玉才是两全其妙”。
当时贾宝玉态度坚决,曹雪芹借父子对话,表明贾宝玉对宝黛姻缘的坚持,贾政默认,也是咱们前文所说八十回后宝黛应该订过婚的伏笔。
可惜,贾元春省亲当晚,贾元春不喜欢“红香绿玉”,去掉“香、玉”二字,改成“怡红快绿”。“香玉”在第十九回贾宝玉讲述“小耗子偷香芋”故事时明确就是林黛玉。
(第十九回)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贾元春去掉“香玉”二字,将“绿玉”改没了,再结合去掉“蓼汀花溆”的“蓼汀”,预示贾家不给林黛玉这只雁立足之地。林黛玉终将像晴雯这样“被撵走”,宝黛姻缘也最终被贾元春拆散。她在端午节赐节礼和清虚观打醮时,就阐明了立场。
贾宝玉在姐姐考较他诗文时又做“绿玉春犹卷”,代表他对“绿玉”的青睐和不死心。结果薛宝钗阻止,“她因不喜‘红香绿玉’四字,改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子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有意和她争驰了……你只把‘绿玉’的‘玉’字改作‘蜡’字就是了。”
贾宝玉听从薛宝钗的劝,将“绿玉春犹卷”被改成“绿蜡春犹卷”,“绿玉”至此彻底被贾宝玉放弃,代表他的犹豫和选择。
贾宝玉坚持的“绿玉”被贾元春、薛宝钗不断破坏最后放弃。他不敢用“绿玉斗”也就呼应了前文的线索。
绿玉就是黛玉,不敢接受和选择,就是宝黛姻缘最终无果的象征。贾元春赐婚林黛玉和贾探春远嫁海外异国,后来黛死钗嫁,贾宝玉娶了薛宝钗!
后文“石呆子失扇子”以及贾宝玉疯癫“抱着船”不让林黛玉走等很多线索都是伏笔,不多赘述。可见前文。
可怜探花郎林如海的女儿林黛玉,从小受到的教育、家风传承以及书香门第风范,当然不是“俗器”!贾家哪一个比得?可惜只有贾母坚持宝黛姻缘,妄图补充贾家的短板,却终究事与愿违。
宝黛姻缘“不俗”,金玉良姻“俗”,就源于此!
妙玉作为“半神”之人,就像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那样,总有“神谕”。她拿出“绿玉斗”给贾宝玉喝茶,是贾宝玉最后一次选择林黛玉的机会。贾宝玉放弃“绿玉”,也等于彻底放弃了林黛玉。此后文章再无“绿玉”!
绿玉斗巧妙伏笔,与“杏犀”前后呼应,隐喻宝黛姻缘劳燕分飞,情断泪尽,实在是妙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