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间在欧洲盛行的一种艺术风格。它产生在反宗教改革时期的意大利,发展于欧洲信奉天主教的大部分地区,以后随着天主教的传播,其影响远及拉美和亚洲国家。巴洛克作为一种在时间、空间上影响都颇为深远的艺术风格,其兴起与当时的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巴洛克艺术还代表了整个艺术领域,包括音乐、建筑、装饰艺术等,内涵也极为复杂。但最基本的特点是打破文艺复兴时期的严肃、含蓄和均衡,崇尚豪华和气派,注重强烈情感的表现,气氛热烈紧张,具有刺人耳目、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那么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贡戈拉·伊·阿尔戈特,西班牙黄金时代诗人、剧作家,著名文学流派“贡戈拉主义”(夸饰主义)的创始者。生于科尔多瓦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法官。
15岁进入萨拉曼卡大学学习神学。1589年回到科尔多瓦,在大教堂获得一个闲差神职,但不受教规的约束。1617年去马德里,获得国王宫廷小教堂神父的职位。1626年退居故乡科尔多瓦。翌年5月23日去世。
人物生平
贡戈拉出生于科尔多瓦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法官,其母是贵族出身。年轻时在萨拉曼卡大学求学,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1575年,他获得了一个小教职并在科尔多瓦大教堂的资助下成为一名受俸牧师。1589年起开始遍游西班牙各地,并创作了大量的长诗、短诗、情诗、音乐剧等等作品。
他与著名的诗人克维多在朝廷上结怨,因为他认为克维多的讽刺诗抄袭了他的诗作。1609年,他回到科尔瓦多潜心研究美学和巴洛克主义,并尝试将自己的风格融入其文学创作。1610年至1611年间创作了《莱尔马公爵颂》。
1613年,他创作了他最为恢弘的作品——《孤独》(未全部完成)。这首诗的诞生,引起了以贡戈拉为代表的夸饰派与以克维多、洛佩·德·维加为代表的格言派的论战,而格言派在某种意义上遭受了一定打击,克维多因为写诗讽刺宫廷而被囚禁,一些格言派的拥护者也被发配参军,而贡戈拉的名望却因此更盛。
1617年,菲利普三世任命他为宫廷牧师,直至1626年他及他的家人一直居于皇城,他则在朝中任职。1627年,记忆力衰退的贡戈拉回到老家科尔多瓦,同年,一贫如洗的他因中风与世长辞。
著名西班牙画家维拉斯凯兹将贡戈拉描绘为一位额头宽大的智者,其对头克维多则以开朗、健谈、社交广泛见称。在讽刺大师云集的时代,贡戈拉没有像克维多一样表现夸张,也没有想胡安·德·塔西斯·伊·贝拉尔达那样激进地抹黑。贡戈拉擅长用华丽的辞藻、夸大或用隐晦的词表达所想,遣词大多颇为华丽,意境朦胧。
诗才
贡戈拉的诗才,首先为塞万提斯发现。他的谣曲作品发表后获得很高声誉。1627年出版诗作《西班牙荷马的诗作》,但被宗教裁判所查禁。1633年重新出版,得以流传至今。
著作
1612到1613年间所写的《孤独》,是贡戈拉的代表作。这部长诗原计划写4部分,但只完成了第1部分1,901行和第2部分979行。
主要用“西尔瓦”体裁写成。第1部分写一个青年船沉落海,飘流到一个海岛的沙滩上,被牧人救走,与他们一起生活,参加他们的节庆和婚礼。第2部分写这个青年随渔民出海捕鱼,与惊涛骇浪搏斗。
全诗没有很多情节的叙述,主要是景象的描写,运用了大胆的比喻、奇特的形象、对偶的句式和夸张的词汇以及冷僻的典故,但是结构优美,充分表现了“夸饰主义”诗歌的特色。此外,还有1618年所作的长诗《比拉莫和蒂斯贝的寓言》。
人物轶事
贡戈拉及其同时代人把这种诗歌风格称为“夸饰主义”,其词义来源于“精心培育”的意思。塞万提斯、洛佩·德·维加、克维多等著名的作家虽然当时反对这种风格,但是从他们的作品看,也已经受到他的影响。
“夸饰主义”影响到散文,形成散文中的“概念主义”。这种散文大量使用抽象的、模棱两可的、难以理解的特殊的概念,以表达作者的思想。17世纪西班牙文学中“概念主义”散文的代表作家是格拉西安和克维多。
“夸饰主义”以后又称为“贡戈拉主义”,是17世纪西班牙文学中巴罗克时期的代表。这种风格在17世纪几乎占着统治地位,影响达到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到18世纪才告衰落。
19世纪时,“贡戈拉主义”成为晦涩难懂的代名词。到了20世纪,对贡戈拉的评价开始发生变化。由于达马索·阿隆索等人的提倡,20年代出现了重新估价贡戈拉诗歌的浪潮,不少诗人模仿贡戈拉的风格进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