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的最后译者中秋节是什么样的气愤?

俗话说“三年穷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贾母和林黛玉一个是外婆一个是外孙女,祖孙两个人虽然是血亲,但性格有很大不同,贾母乐观开朗喜欢人多热闹,林黛玉则性格孤傲喜欢清静,当然这与她们的人生经历有关。

贾母在贾府从曾孙媳妇熬到曾祖母,期间经历多少沟沟坎坎、大风大浪,贾母自己回顾自己的一生时,可谓感慨万千、热泪盈眶,真真一辈子走过来太不容易。

而林黛玉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贾府,过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日子,身体又孱弱多病,薛宝钗看她身子太弱,建议她用上等燕窝、冰糖和银铫子熬粥喝。

林黛玉说:老太太、太太、凤姐即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人未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她们尚且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我呢?又不是她们这里的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如今还不知进退,何苦叫她们咒我。

由此可见,林黛玉虽然每日和贾府主子小姐们、丫头婆子们谈天说地相处得还算可以,但那都是面子情,真实的辛酸生活和人生况味只有她自己能够亲身体会。

更何况,薛宝钗来到贾府以后,行为端雅,随分从时,竟然把上上下下的人心都笼络了,连小丫头都觉得她和蔼可亲,给林黛玉下定义为: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尖酸刻薄、爱耍小性子。

其实真正的林黛玉是多愁善感、内心深处非常敏感脆弱的女子,天生喜散不喜聚,因为她内心始终觉得聚的时候终有一散,反而形成反差显得更冷清,倒不如不聚的好。贾母的喜好正好相反,她与黛玉是大不同的……

转眼又到了一个中秋之夜,这个月圆之夜不同寻常,贾母和黛玉为什么双双落泪?她们又有着怎样不同的心情和感受呢?

二.最后的中秋夜

贾母的性格喜好正好与黛玉相反,她是喜聚不喜散,贾宝玉则很完美的继承了贾母的这一性格特点,喜欢人多,喜欢美丽多才的女孩子们都围着他转,就算死了也心甘。

贾府最后一个中秋夜,李纨、王熙凤病了,薛宝钗、薛宝琴走了,少了四个人,贾母顿时觉得冷清了好多。大观园处处弥漫着肃杀诡异的气氛,更有秋风萧瑟,送来呜呜咽咽、袅袅悠悠的笛声,加重渲染了这种悲剧气氛。

贾母喝了很多酒,感叹天下事总难十全,听着笛声,不禁触动心弦,禁不住流下泪来。

贾母感叹人少,不如当年热闹,心里产生深深的失落感,贾府繁华不似当年,上上下下人心难测,都是两只体面眼,一个富贵心,各种争权夺利窝里斗,贾母是何等聪明之人,如秦可卿所说,贾府只是瞬息的繁华,一时的欢乐,贾母肯定也已经预感到了。

而黛玉,不喜欢凑热闹,不喜欢与很多人聚在一起,又见宝钗也跟随母亲兄弟回家去了,她怎能不感怀自己的悲惨身世呢?又逢中秋月圆之日,每逢佳节倍思亲,她不禁对景感怀,自己一个人去附在栏杆上垂泪。

幸亏有史湘云替她解闷,去除烦忧,史湘云发了一通关于薛宝钗不管不顾姐妹之情,自己回家了的牢骚,又劝解安慰了林黛玉一番,提议趁这月圆之夜,不如对景联诗,明日羞她们一羞。

林黛玉见史湘云这般劝慰她,释怀了一些,对史湘云说,你看这里这等人声嘈杂,有何诗兴?史湘云便说不如去凹晶馆联诗,两人便一同前往。

史湘云感叹:贫穷之家自以为富贵之家事事称心,告诉他们不能遂心,他们也不相信,只你我就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说:不但你我不称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及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没理,也不能遂心,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了。

史湘云和林黛玉灵感爆发,开始你一句我一句的联诗,其中两句:“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对偶工整、高度凝练、耐人寻味,达到了诗歌艺术炉火纯青之巅峰,令人感到诡异肃杀的竟是,这两句诗更像一个谶语,预示着史湘云和林黛玉无比悲催的结局……

这样的月圆之夜,本来是吉祥如意的日子,可是林黛玉和史湘云无论闲谈还是联诗,都隐含着诡异的预兆,预示着贾府岌岌可危,预示着更大的不遂心还在后头!

这样的月圆之夜,贾母感叹人少冷清,林黛玉却说人声嘈杂,相同的环境,不同的心境,祖孙两个虽然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体验,但又是殊途同归:都是感怀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