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祜是什么人?没参与灭吴之战的他为何成为首功之臣

羊祜字叔子,泰山郡平阳人。西晋政治家、军事家。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东汉末年,天下先是陷入群雄割据的混乱局面,而后又逐渐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最终,曹魏消灭蜀汉,而后司马家篡权,建立西晋,并南下灭吴,完成了统一大业。如果要问灭蜀汉之战的首功之臣,那么不顾艰险偷渡阴平关,进而直达成都,逼得后主刘禅出城投降的邓艾应当毫无疑问拔得头筹。

然而,如果要问灭吴之战中谁的功劳最大,或许会有人认为是统筹全局、主攻荆州的镇南大将军杜预;或是顺江而下,接受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投降的益州刺史王濬。不过,在晋武帝司马炎眼中,这个问题的答案既非杜预,也不是王濬,而是汉末著名才女蔡文姬的外甥羊祜。尽管没有参与灭吴之战,但羊祜却因为多年的经营和遗计被司马炎奉为了灭吴的首功之臣。

曹魏黄初二年(221),羊祜生于泰山郡南城县,也就是今山东省平邑县一带。他出身当地的名门望族“泰山羊氏”,其母蔡贞姬是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也是才女蔡文姬的姐妹。因此,羊祜可以算作是蔡文姬的外甥。另外,羊祜后来娶了夏侯霸之女,而他的姐姐羊徽瑜则嫁给了司马懿之子司马师。总之,其身份实在非同一般。

尽管出身不凡,但羊祜却并非庸庸碌碌的纨绔子弟,据《晋书》记载:“及长,博学能属文,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善谈论。”也就是说,长大后的羊祜不但博学多才,还拥有出众的外貌。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之变爆发,羊祜的岳父夏侯霸为求自保投靠了蜀汉,而他则靠着和司马家的良好关系免于受罚。

尽管才能过人,又和司马家走得很近,但羊祜却多次拒绝了朝廷的征辟,直到司马昭当上大将军后用公家的马车强行征辟,他才终于踏上了仕途。司马昭去世后,其子司马炎将羊祜引为心腹,还派他统领御林军,为不久后的篡位行动做准备。咸熙二年(266),司马炎建立晋朝,羊祜凭借开国之功被封为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原本,司马炎打算封羊祜为郡公,但羊祜害怕遭权臣妒忌,于是只被进爵为侯。

泰始五年(269),为了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司马炎将羊祜派到了荆州,负责统领各项事务。来到荆州后,羊祜并没有立刻着手于整顿军备,而是考虑到当地因为长期局势混乱而导致民生凋敝的现状,将精力主要放在了安抚百姓、振兴教育上。另外,当时的荆州存粮不足大军百日的开销,羊祜调集一半士兵垦田,仅仅过了三年,粮草就足够军队十年之用。

第二年,东吴名将陆逊之子陆抗被调到荆州前线,羊祜很快察觉到了陆抗的威胁,于是一边加紧了军事方面的准备,一边上书司马炎,建议在益州训练一支水师,日后顺流而下直取东吴首都建业。在泰始八年(272)的西陵之战中,陆抗仅率不到三万人就击败了拥兵八万余,但指挥不力的羊祜。此战过后,羊祜被贬为平南将军,但也更加意识到了尽早伐吴的重要性。

在统兵作战上不擅长,羊祜就从自己擅长的方面入手,他主张采取蚕食和攻心之计,不但在与东吴交战时讲究信义,总是约定时间堂堂正正进攻,厚葬在战争中被害的敌方将领,还不许部下在打猎时越过晋吴边境。通过一系列展示强大国力和浩荡国恩的做法,羊祜得到了吴人的尊重,被尊称为“羊公”,不少东吴军民更是直接前来投靠效忠。值得一提的是,羊祜甚至还与敌方的主将陆抗结下了深厚友谊,二者互相竞争,但也互相敬重,人称“羊陆之交”。

咸宁二年(276),羊祜被任命为征南大将军,这显然是司马炎决定加大压迫东吴力度的表现。升官之后,羊祜首先力主由当时已经年近古稀,正要被调回洛阳担任大司农的王濬继续担任益州刺史,负责此后率领水军沿长江顺流而下。当时,荆州晋军的实力已经远胜主将陆抗去世之后的吴军,羊祜主动上书请战,但朝中权臣贾充、荀勖等人却极力反对,因此终究未能成行。

咸宁四年(278),羊祜染上疾病,又在听闻姐姐羊徽瑜去世后病情更加严重,甚至无法乘辇车入朝。即使如此,他心中最挂念的仍是伐吴大业。同年十一月,羊祜病逝,临终前他推荐杜预代替自己,死讯传来,荆州境内不管是晋人还是吴人都悲痛不已。第二年,杜预、王濬等人按照羊祜生前的计划一举平定东吴,司马炎则在庆功宴上端起酒杯,流着泪感慨道:“此羊太傅之功也。”羊祜并没有亲自参与灭吴之战,但却毫无疑问是贡献最大的首功之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