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去世后,蒙恬和蒙毅为什么不举兵支持扶苏呢?

秦始皇去世后,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胡亥登基,为什么蒙恬和蒙毅没有举兵支持扶苏,反而束手就擒了?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因为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规则,看似扶苏和蒙恬掌握着大军,不可能被击败、甚至不可能被杀死,但事实却是他们放下了兵权,跳进了赵高与李斯的圈套。

在秦朝,“愚忠”和“愚孝”是常态的事情,赵高和李斯这类背叛帝王的人才是反常态的,战国中后期,为了君王以及知己伯乐“自刎”而死的人不在少数,例如战国末四大名将中,白起和李牧这两个名将,都是在国君赐死的背景下,毅然赴死。

愚忠是战国时代被后世人所唾弃的一种固执风气,但是那个时代最让人动容的,也正是这种以自己性命为筹码的忠诚。

信陵君有侯嬴面北自刎,太子丹和荆轲有田光自刎以壮其志,这一个个故事的背后,就是战国的忠臣法则,守之则生,逆之则死。

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再说说扶苏和蒙家兄弟。

扶苏乃秦始皇嬴政长子,是否为嫡长子,很难说得清楚,但是扶苏很有才华,比之秦始皇,有着另类的优点,两父子的关系和后世的明太祖朱元璋、懿文太子朱标有点相像,一个性格温和友善,一个行事雷厉风行。

在明面上,秦始皇很厌烦扶苏,但在心里,已经把扶苏立为了“储君”。

于是扶苏被秦始皇“流放”到了上郡,监督秦军修长城,而这个上郡,掌握着当时大秦最强的征伐军,曾多次挫败匈奴,据说是大秦的底牌,这支军队的主将是蒙家的蒙恬,可见秦始皇给扶苏的,是一个“大礼物”,相当于储君的资格证。

后来秦始皇东巡,身体逐渐虚弱,在《史记》的记载中,多种迹象都表明了秦始皇在驾崩那一年和前一年的“征兆”,祖龙将死,果真驾崩在锁龙之地:河北邢台的沙丘平台,这个地方,曾经困死过赵国的雄主,赵武灵王赵雍。

在驾崩之前,始皇帝留下遗命,让在上郡的扶苏办理丧礼,顾名思义,也就是让扶苏登基,成为新君。

当时的天下,实际上暗流涌动,六国贵族的心思压制不下去,秦始皇对此很是焦虑。

大秦的律法严苛,但是一直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换一个和秦始皇完全不同的皇帝,对于局势来说非常有必要,秦始皇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心里早已经有了让扶苏即位的打算,虽然他很疼爱胡亥,但胡亥终究不是最适合的人。

本来按照秦始皇的设想,赵高和李斯二人,李斯将是他的遗诏的公证者,中车府令赵高乃是公布者。

可就是这个环节,出了问题。

赵高以宦官之身,公然篡改遗诏,而且李斯对此没有加以阻止,反而是被赵高说服了。

因为蒙家有两兄弟,一文一武守卫着大秦,不管是蒙恬还是蒙毅,他们诸多方面都比李斯有才华,最重要的是,蒙家兄弟乃是秦国、秦朝的世家忠臣,扶苏自然更倾向于蒙家。

为了自己的地位,李斯默认了这次遗诏的修改,并且成为了帮凶。

二人在回咸阳的路上,公布了新的“旨意”,这份遗诏的内容可谓是石破天惊,那就是立始皇帝带着身边的公子胡亥为储君,而在上郡的扶苏以及蒙恬下令“赐死”。

除此之外,为了保证当时始皇帝二十多个孩子不叛乱起事,李斯、赵高秘不发丧,将已经驾崩的秦始皇运回咸阳,沿途用鲍鱼来掩饰尸体腐败的气味,而这个天下,就在这一切的阴谋中发展着。

当修改后的“旨意”来到上郡,扶苏大哭不已。

本来按照正常思路,扶苏公子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因为这一个遗诏而决然赴死。

但是有些事情就是这么不正常,扶苏在哭过之后,心里也认为自己的父亲要将经常忤逆他的儿子“赐死”,蒙恬还在一旁劝阻,告诉扶苏这是个阴谋,但是扶苏已经自刎,蒙恬再说也无用。

兵权在手中,蒙恬对于扶苏的地位很是理解,他知道秦始皇不可能说处死这个儿子就立马处死,不然他安排扶苏到上郡这个决策,那就是多此一举。

可是蒙恬终究是臣,只有扶苏带头质疑这个“赐死”令,带着上郡大军到秦始皇面前问个究竟,蒙恬才能受命行动。

虽然蒙恬有着了解和质疑,但他却只是皇权的打手罢了,他能做到的最大限度,就是在扶苏自刎后,自己坚持面见秦始皇问个究竟。

就这样,上郡的兵权被夺,被牢牢掌控在李斯、赵高的手中,其实严格来讲,是掌控在了和胡亥关系极好的赵高的手中。

扶苏已死,将没有人再有资格直接登基,剩下来就是胡亥和秦始皇剩余诸子的角逐,可掌握着咸阳禁军、上郡御北兵权的胡亥,根本就不可能输掉皇位。

当秦始皇的车队回到了咸阳后,秦始皇驾崩一事公布天下,扶苏也已死,胡亥立即登基,随后赵高还和李斯迅速地控制了秦始皇的子女们,而后一一杀害。

这个时候,蒙家兄弟也已经遭难,蒙毅和蒙恬是当时被看作秦朝重中之重的两个大臣,一文一武,守卫大秦。

但不管是忠心的蒙恬,还是能力极强的蒙毅,他们都失去了被任用的机会,不仅失去了被重用的机会,而且还因为威胁太大,最终被处理掉。

当然啦,也许历史上的蒙恬和蒙毅他们也不是一心求死,在临死之前,必然有过自己的挣扎。

可惜的是,蒙家乃是大秦的忠臣世家,扶苏死后,蒙恬和蒙毅要想反抗,最好的方法只能是造反,可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意造反,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要守卫他们的忠诚。

由此可见,胡亥和赵高的最大赢面,就是因为没有底线。

他们没有蒙恬和蒙毅的“忠”,没有扶苏的“孝”,虽然扶苏和蒙家兄弟的行为在后世人看来是“愚忠”、“愚孝”,可这终究是那一个时代的道德真理,反而是胡亥和赵高的“毫无底线”,才让人为之唾弃。

在设计杀死扶苏、秦始皇剩下的儿女,还有蒙家兄弟后,赵高和李斯也出现了矛盾分歧。

李斯本来是一个十分有建树的“法家”,他提出了便于国家大一统的“郡县制”,奠定了一个时代的基础。

但是这位“法家”,最后违背了自己内心里的正义,行了不忠不义之事。

在奸臣赵高掌权期间,李斯却又只想着发挥自己的才能管理天下,就是这么为权力而扭曲的一个人,最终被赵高处死。

说到底,这一系列不合理的事情,本质是秦朝走向毁灭的必然。

秦朝所夹带着的,是周代以来的道德弊病,却又因为突兀的中央集权爆发了出来。

秦末农民起义,项羽仍旧是“分封”天下,即便是刘邦,都要分封诸侯王,才能够建立汉朝,这就意味着,秦朝的先进但又先天不足。

即便是扶苏,也未必能够拯救一个濒临四分五裂的秦朝,扶苏的性格就如同他甘愿自刎一样,倔强只是假象,更多的,是受制于规则的儒弱,若是扶苏不自刎,蒙家兄弟就还有可能翻盘。

最后整个天下被赵高闹得乌烟瘴气,胡亥贪图享乐,最终被杀死在皇宫中,最后的胜利者却是昏庸的,让人觉得荒诞的,这秦朝最后的灭亡,也真的是如刘邦所说,是天命使然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