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被再度启用后,为何会成为光杆司令?他又是如何拯救大唐的?

郭子仪,唐朝中兴名将,曾在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时,被再度启用,收复了长安。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神秘的青藏高原之上,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巍然耸立,雅鲁藏布江缓缓流淌于两山之间,冲击出许多适合农耕的沃土,默默地孕育了勤劳朴实的吐蕃民族。

直至公元七世纪初,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仍不为人们所知,直到有一天,大唐接待了一个怪异的使团。他们的脸涂赤红色的颜料,身穿古怪的皮衣,带着多得令人咋舌的黄金与香料,为了友谊而来,给天可汗李世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没过多久,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天可汗,竟破天荒的选择了与那帮野人和亲,认下了那个号称吐蕃第三十三任国王,名叫松赞干布的女婿。然而,英明的天可汗却没有料到,大唐与吐蕃两百多年的爱恨纠葛就此拉开了帷幕。

高宗李治时期,这个女婿有些不老实起来,欺负大唐的小弟吐谷浑,并不断挑衅帝国在西域的权威。李治怒不可遏,派名将薛仁贵去教训他们一下。不曾想,十万唐军竟折戟大非川,薛仁贵一世英名毁于一战。

玄宗时期,朝廷成立了河西、陇右两大节度使来遏制吐蕃,王忠嗣、哥舒翰等名将轮番上阵,将吐蕃人打得老实了许多。然而,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边疆的精锐部队全部调往平叛前线,便给了吐蕃机会,他们完全占领了西域与河西走廊,甚至威胁到了大唐的帝都长安。

代宗广德元年(763)七月,吐蕃向大唐发起了新一轮攻势,边关频频告急,而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程元振却不闻不问,直到吐蕃大军进犯到了离长安近在咫尺的武功、奉天一线,代宗李豫才惊闻噩耗。于是慌忙安排防御,此时放眼长安,只有赋闲在家已有一年的老将郭子仪堪当大任。

李豫也顾不了那么多了,立即任命长子雍王李适为元帅,郭子仪为副帅,火速前往咸阳,组织防御。当然李适只是挂名,去前线的实际指挥者是郭子仪。

然而,跟随郭子仪赶赴前线的大军,却只有他的二十名亲兵,当李豫看到郭帅的队伍后,心彻底凉了。威名赫赫的郭子仪为何成了光杆司令?

其实,这样的局面正是李豫造成的,一年之前,刚刚登基的李豫正是担心郭子仪功高震主,才收了他的兵权。而郭子仪为了让皇帝放心,连亲军都解散了,只留下这二十人。不过即便这样,郭子仪仍毅然出发,奔赴了抗敌前线。

这时,前线传来了不好的消息,进犯的吐蕃大军,竟多达二十万,并且已经兵临城下!面对这样的局面,长安铁定完蛋,于是,李豫在一帮禁军与太监的簇拥下,逃亡了陕州。

十月,郭子仪在蓝田、武关一带,召集了部分溃散的士兵,拉起了一支四千人的部队,同时收到了前往陕州护驾的圣旨,而郭子仪却上表李豫:“臣不收京城,无以见陛下,若出兵蓝田,虏必不敢东向。”

但四千人对二十万,这怎么能打的赢呢!

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郭子仪早已练就了临危不惧的胆魄,无论多么困难的局面,他总能找到合适的处理办法;不管怎样艰难的处境,他总是满怀着军人的担当,这便是千古名将的素质。

敌强我弱,郭子仪决定采用疑兵之计,将吐蕃人吓退长安。于是,他命令左羽林大将军长孙全绪率部进驻蓝田,白天锣鼓喧天,尘土飞扬;夜晚连营数里,遍布篝火,让敌军摸不着虚实。

另外,郭子仪还派出密探在长安散布消息,说郭子仪已经集结了十万大军,向长安挺进。他还联络了大批江湖侠士潜入长安,刺杀敌人,制造混乱。

吐蕃人被这招疑兵之计搞得焦头烂额,加上他们已经将长安洗劫一空,又迫于郭子仪的威名,便在十月底撤出了长安。

十二月,代宗李豫重返长安,面对迎驾的郭子仪,李豫激动地说:“都怪朕没有早些启用将军,才遭受了这样的耻辱!”

然而李豫真的会重用重用郭子仪这些武将吗?当然不会。早在登基之初,李豫便制定了“疏元功,委近习”的政策,旨在加强被安史之乱搞得摇摇欲坠的皇权。于是,郭子仪赋闲在家;李光弼龟缩于徐州有了割据一方的打算;仆固怀恩被逼得起了二心;来瑱竟被赐死。在李豫流落陕州的日子里,各地节度使竟无一兵一卒前来救驾。

吐蕃人一走,李豫继续了自己的政策,终于逼反了仆固怀恩。广德二年,仆固怀恩联络吐蕃、回纥,组成联军,又一次威胁长安。关键时刻,郭子仪挺身而出,上演了单骑盟回纥的传奇,再一次拯救了大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