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母对贾宝玉到底有多溺爱?

我们都知道贾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今天知秀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贾母是《红楼梦》中少有的福、寿、才、德四者兼备的人物,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年轻时的贾母其才貌能力绝对在王熙凤之上,手握重权的她能在年老后急流勇退,将管家权过渡给儿媳王夫人,又一力支持孙媳妇王熙凤来管理贾家杂事,单是这份格局,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贾母唯一惹读者诟病之处,就在于她对孙子贾宝玉的溺爱,有很多读者认为,贾宝玉最终之所以会变成一个“无用之人”,有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贾母的过分宠溺。

而细究《红楼梦》文本情节,贾母确实做了不少“过分”的事情,但读者很容易将这些情节理解得过于表面化,比如第33回“不肖种种大承笞挞”中贾母对贾宝玉的任性庇护。

第33回,由于忠顺王府前来荣国府兴师问罪,问贾宝玉索问戏子蒋玉菡的情况,贾政大怒,认为贾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

祸不单行的是,忠顺王府长史官前脚刚走,又传来金钏跳井自尽的消息,贾环便在贾政跟前进了谗言,说金钏自尽是因贾宝玉前番调戏,这无疑是火上浇油,最终惹得贾政大怒,施行家法痛打了贾宝玉一顿,幸得王夫人、贾母先后赶到,这才拦住了贾政的棍子。

王夫人、贾母虽然都是前来“救”贾宝玉的,但两人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比如王夫人,她的思维明显偏理性,面对贾政笞挞贾宝玉,她心里赞同贾政的教训,但同时害怕贾政会把儿子打出问题来,所以她的求情显得很正统:

王夫人哭道:“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也要看夫妻分上。我如今已将五十岁的人,也只有这个孽障,必定苦苦以他为法,我也不敢深劝。今日越发要他死,岂不是绝我?既要勒死他,快拿绳子来,先勒死我。我们娘儿们不敢含怨,到底在阴司里也得个依靠。”——第33回

一句“老爷虽然应当管教儿子”就可看出王夫人的理性思维,即便贾宝玉被打得已昏迷过去,但她言语间仍不避讳承认贾政的做法是正确的——贾宝玉浪荡优伶、表赠私物、淫辱母婢,这几宗罪合在一起,打个半死都是应该的。

同时,王夫人劝告贾政,如今嫡子只剩下贾宝玉一个人,若是真打死了,她下半辈子怎么过呢?这还是站在理性角度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

最后,王夫人便展现出妇人的一面,那便是“一哭二闹三上吊”,让贾政先勒死自己,再勒死宝玉,这是王夫人山穷水尽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

所以,细细看下来,王夫人的做法才符合正常人的思维:先分析贾宝玉犯了什么事,认为他该打,但打归打,不能伤了宝玉的性命,否则贾家二房这边没了嫡子,以后荣国府的前途交给谁?难道交给形容猥琐、举止荒疏的贾环?

对比之下,贾母的做法则显得很霸道,很不讲理,很胡搅蛮缠,我们先来看看贾母的出场: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环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干净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连忙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第33回

贾母上来表现出的状态就是纯粹感性上的愤怒,这份愤怒自然是针对贾政的。

贾母从听闻消息,到赶到贾政处,这期间必然是有下人告知贾母具体情况的,比如贾政因何大怒?贾宝玉为何挨打?而在听完这些事情后,贾母貌似并没有觉得贾宝玉被打是情有可原,而是不论是非黑白,直接责骂起贾政来了。

贾母的做法对吗?从讲道理的角度来看,必然是不对的。

贾母至少应该跟贾政、王夫人等人坐下来,详细说说贾宝玉的过错,一方面教育贾宝玉以后要懂事,另一方面责备贾政下手太狠,这样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才对,可贾母完全将责任算在贾政头上,骂了个狗血喷头,压根就没有做到就事论事:

贾母听说,便啐了一口:“我说一句话,你就禁不起;你那样下死手的板子,难道宝玉就禁得起了?你说教训儿子是光宗耀祖,当初你父亲怎么教训你来?”说着,不觉滚下泪来......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赌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厌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说着,便令人去看轿马。“我和你太太、宝玉立刻回南京去。”家下人只得干答应着。——第33回

从头到尾,贾母都没有提及贾宝玉的过错,完全将火力集中在贾政一人身上。而通过这个情节,读者很容易形成“贾母是个糊涂人”的认识,但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贾母为何这般糊涂,不分析贾宝玉的过错,而是怒斥贾政呢?这恰恰就是贾母的策略,我们回过头来想一个问题:贾母此次前来的目的是什么?

从最表面来看,自然是为了救贾宝玉,但同时贾母的眼光又是很长远的,她不仅要救贾宝玉,还要从根本上杜绝日后再次发生今天这样的事,站在这个战略高度,诸君就不难理解贾母为何这么糊涂了。

面对当时的情境,贾母决不能像王夫人那般理性,丁是丁卯是卯地分析事情经过,归结责任。

因为一旦大家坐下来认真分析,贾宝玉犯了过错必然是该打的,也就是说,这就承认了贾政笞挞宝玉的合理性,一旦这种合理性被贾家家长们认同了,那么以后必定会再次发生同样的情况。

所以,贾母不能讲理,一旦讲理她的目的就没办法达到了,她老人家必须用前所未有的雷霆之怒震慑住贾政,故意规避追究贾宝玉的责任。

这样以后一旦发生类似的事情,贾政在动手之前,必定会想起前车之鉴,想起贾母为此要跟他断绝母子关系,这样贾政即便动手,也不敢下死手。

另外,我们必须看到,贾母并没有完全溺爱贾宝玉,她老人家对贾宝玉是有教育的,而且教育得还相当成功,比如第56回,甄家婆子来荣国府拜见贾母,期间叫贾宝玉来见客,贾宝玉礼数周到,受到甄家婆子的赞许,期间贾母曾有过这么一番话:

贾母道:“可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儿,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若一味没里没外,不与大人争光,凭他生怎样,也是该打死的。”——第56回

要知道贾宝玉一向喜欢女孩,厌恶婆子,可见了甄家婆子,照样表现优秀,不露出半点嫌弃之状,为何?

因为贾母并没有溺爱而忽略对贾宝玉进行基本礼数、贵族气质的培养,见了外人,必定是要还出礼数来的,要是没里没外的不懂事,那就是该打死的。

贾母的教育无疑很成功的,比如第52回贾宝玉骑马出门,就曾记述了这么一处细节:

宝玉在马上笑道:“周哥、钱哥,咱们打这角门!省了老爷的书房门口又下来。”周瑞侧身笑道:“老爷不在家,书房天天锁着的。可以不用下来罢了。”宝玉笑道:“虽锁着,要下来的。”——第52回

贾宝玉虽是个富贵闲人,但真不是个纨绔弟子,他身上的贵族气质很浓厚,该懂得规矩礼数,一点儿也不敢荒废,这都是贾母言传身教给他的,岂能说贾母的教育不称职?

同时,关于很多读者提出的贾母溺爱宝玉,导致他未能立足孔孟之道、委身经济之间,这个说法并不客观。

贾母只是一个老妇,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自己都没有多少文化,不可能指望她带领贾宝玉考取功名,这不现实。事实上,贾母也并不是完全宠溺贾宝玉,对于他的学业,贾母也是有所了解的,比如高鹗续写第84回记载了贾母的教育态度:

贾母道:“我倒给他上了个好儿,说他近日文章都做上来了。”贾政笑道:“哪里能像老太太的话呢。”贾母道:“你们时常叫他出去作诗作文,难道他都没作上来么?”小孩子家慢慢的教导他,可是人家说的,‘胖子也不是一口儿’。”贾政听了这话,忙陪笑道:“老太太说的是。”——第84回

贾母只是宠宝玉多了些,但不至于糊涂到牺牲贾宝玉的前途,贾家的发展贾母心中是有数的,对于贾宝玉的学习,她老人家是持赞同态度的。说到底,贾宝玉无法步入正途,其根源在于他本身,若是将根源归结到贾母这个外界因素上,颇有掩耳盗铃之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