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什么意思?和“病从口入”相违背吗?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块好吃的食物掉地上了,没超过5秒,就立马捡起来继续吃,旁人会顺口来一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安全问题深入人心,毕竟病从口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是不是就不适用了?

其实,由于过去条件有限,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挑三拣四确实不得体,养孩子都比较粗糙,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在饮食上没那么讲究。老人所说的不干不净,是指自然生长的带点泥的食物,或者是天然采摘的野果子,擦一擦就能吃,由于当时不打药、也不含化学成分,吃了对身体的影响并不大。

而现代人更加注重科学育儿,在饮食上更为苛刻,而这里所指的“不干不净”其实是针对过度清洁而言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自然界中没有绝对干净的物质,细菌、微生物无处不在,只是有些对身体有害而已。

俗话说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是有一定道理的,反倒是过度追求干净的人,还会比平常人更容易得病。

这种说法源于免疫学中很有名的“卫生假说”,生活在过度干净的环境中反而会导致免疫耐受产生缺陷,增加幼儿期之后患过敏性和自体免疫相关疾病的概率。

若是过度清洁,只会让孩子成为“无菌”温室里的娇嫩花朵,很难扛过流行病的侵袭。因为接触的微生物菌落过少,自身的免疫力水平得不到提升,要知道人体的免疫力是一次次与细菌作战中逐渐增强的。那是不是“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就一定对呢?

当然不是,大家要把握好“干净”的尺度,尽量不要过度使用各种消毒杀菌剂,不要吃生食、过期的食物、掉在地上的食物以及腐烂变质的食物等等。

尤其是未经加热的肉类食材,里面可能含有沙门氏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B病毒等,这些都会危害人体的健康。

所以,“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句话是在告诉大家不要过度清洁,适度地接触细菌,反而能提升免疫力,增强体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