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的情况十分严重,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说到唐朝的话,我们能够想到其鼎盛时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但是,历代封建王朝都逃不出盛极必衰的规律。王朝的盛世需要数代人的经营,而王朝的衰败需要的不过是某个时间点的奋力一击。曾经的盛世大唐也是如此,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唐王朝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亡。并且以此为起点,盛唐气息一去不复返。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各种各样错综复杂的问题,开始浮出水面,而在这些问题中最为严重的莫过于藩镇之乱。
藩镇割据的起因,实际上早在唐朝初年就已经初见端倪。当时在开元盛世的时候,边境节度使的设置,就造成了唐王朝军事实力,外重而内轻。主要军队都被各地节度使把控,而唐王朝内地所控制的军队,不仅人数低于各大藩镇,并且其战斗力也明显堪忧。后来虽然有郭子仪这样的名将,帮助唐王朝收复两京。但是,平乱的不彻底也为日后的大唐留下了严重的藩镇根据,而在藩镇割据之乱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发生在唐德宗年间的“二帝四王”之乱。
这个“二帝四王”之乱,发生在当时的唐德宗年间。因为此前的安史之乱,导致了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到德宗年间,藩镇在其统辖区域内,自设官职,并且拦截国家赋税。而在这些藩镇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河朔三镇,因为这三镇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动则会威胁到唐王朝的统治。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唐德宗即位之后,便以除掉藩镇为己任,毕竟“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只不过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过于激进的方式却一下闹出了四个王加两个皇帝。
建中二年,成德镇的李惟岳向朝廷请求承袭节度使的官职,这种儿子承袭父亲官职的情况。在唐代中晚期是很常见的,正因如此向皇帝请奏,更多的只是走一个形式而已。但德宗皇帝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下旨不允许李惟岳承袭节度使。以此事为导火索,越来越多的藩镇卷入了进来。当时的唐德宗也有准备,他命令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军征讨四逆,可是唐德宗错了,因为打藩镇的还是藩镇。虽然李惟岳的叛乱后来被镇压,但是各地藩镇依然如铁板一块。
当时的节度使之间,互相勾结,以至于当时王武俊称赵王、田悦自封为魏王、李纳称齐王而朱滔则称冀王。一时间华夏海内,烽火连天。这个时候,曾经平叛乱有关的李希烈,要求当时的德宗皇帝扩大自己的辖区,德宗皇帝不准。愤怒之余,李希烈联合当时已经称王的藩镇,共同反抗唐王朝统治。德宗无奈之下,紧忙调集兵力,进行征讨,却没想到迎来了更大的灾难。当时征讨的军队,冒着风雨来到长安,皇帝竟以粗食蔬菜招待,军队发生哗变,转而攻打长安。这就是历史上的“泾原兵变”,而兵变后的士兵,随即拥立了当时的朱泚为秦帝,李希烈在这之后不久也自称为楚帝。
这场“二帝四王”的战乱,近乎席卷了整个中原。当时的德宗皇帝无奈之下,只得下罪己诏,赦免四王。让唐军集中所有兵力,打击李希烈与朱泚,这样战乱才得以被平息。后人在评断这个发生在德宗年间的动乱时,无不感慨于盛唐的一去不复返。同时,这场叛乱过后,唐德宗也开始启用宦官,导致了日后大唐王朝,在饱受藩镇割据之苦的时候,又陷入了宦官专权的困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