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荷兰有个很响亮的名声——海上马车夫。这个17世纪的欧洲强国,国土面积其实41,547平方公里。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我们可以试想,一个比重庆直辖市面积还小的国家在欧洲称王称霸,经济、贸易、科技和军事实力在整个欧洲首屈一指,以航海和海上贸易称霸于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崛起的过程?那个时候比荷兰面积大的国家在欧洲多如牛毛,为什么偏偏是荷兰崛起了呢?
然而,这样的一个强国为什么到了18世纪以后却变得悄然无声,逐渐从世界强国名单中消失,沦落为世界三流国家,甚至大家都懒得提起了呢?一兴一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荷兰的崛起之路和衰亡之路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荷兰被称为“17世纪的模范国家”,或“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17世纪西方被打上了荷兰的标签,称为“荷兰时代”。但是,在17世纪之前,荷兰是尼德兰的一个省,受西班牙控制,看西班牙的眼色行事。
“尼德兰”意思是低地,是莱茵河入海处一大片低地的总称,这里低于海平面,土地肥沃,适合农耕。尼德兰低地不是国家的政治名称,而是一个地理称呼,比如珠江三角洲就是一个地理名称,而不是一个国家。
低地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有句名言称,“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荷兰是荷兰人创造的”荷兰是“与天斗争,与地斗争”的典型。他们围海造田,向大海要土地,是一个有拼搏精神的民族。
从地图上看,尼德兰守卫着波罗的海南部大门,因此,发展贸易和商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尼德兰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了起来,手工工场遍地开花,这些工厂都不是为了自己生产的,而是为了把产品卖给其他国家赚钱。
因此,布鲁日、安特卫普等城市也成了世界信贷中心。由于它的富有,西班牙帝国有一半的税收都来自这里,成了王冠上的珍珠,价值连城。尼德兰16世纪属于西班牙帝国的附庸,因此,处处得受人盘剥。西班牙限制尼德兰的发展,通过天主教会迫害当地人民,荷兰是通过反抗西班牙崛起的。
一个国家的崛起,必须建立有效捍卫和平和民族利益的实力。这个实力就是独立自主政治和外交权力、完整经济体系和技术体系。
西班牙的专制统治使荷兰的民众不断起来反抗,1566年出现了“破坏圣像运动”,将西班牙的宗教尊严摔个粉碎。不久,起义者还成立了“森林乞丐”和“海上乞丐”游击队,使西班牙夜不能寐,在起义军的骚扰下痛苦万状。
但是尼德兰的南部和北部立场出现了分歧,于是南北分裂了。1582年7月26日,尼德兰北部乌得勒支同盟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独立了要有个宣示,于是通过《誓绝法案》,国家的名号称“联省共和国”,由于荷兰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最为重要,故又称“荷兰共和国”。
独立还要获得国际承认,首先是西班牙服软了,到了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中,《荷西和约》承认了荷兰的独立。独立是崛起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如果政治、经济、外交都被别人控制,那么崛起只能是笑话。
一个国家的崛起,没有经济作为基础也必然不能持久,但只有固化的经济而不能使经济不断增长,从而适应消耗,那必然也是短暂的。因此不断地改革、变化,调整生产关系,始终控制和利用先进生产力,才能真正地崛起。
尼德兰革命胜利了,西班牙的封建大山被移除了,荷兰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形势。由于对封建专制的恐惧,荷兰采取了世界上第一个资本主义制度,为17世纪初荷兰的经济高涨创造了条件,资本主义工商业像加了油的发动机一样快速发展。荷兰很快成为西欧一等强国,底气十足。在整个17世纪,它在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各方面都占绝对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欧洲资本主义世界的核心。
荷兰共和国是七个省份的联合,这是一个在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国家,它之所以能够崛起,必然有独到之处。其中之一就是采取合理的和平发展和自由竞争的政治经济策略,激发市民的积极性。
海洋谋略上也提倡以合作来代替竞争,以欧洲贸易为主不介入其他海上强国的势力范围,赢得了一段宝贵的发展时间。但随着国力日渐强盛,荷兰海上力量就露出了尖利的獠牙。荷兰的精神是给予商人充分的政治权利,让商人发挥聪明才智。荷兰鼓励城市居民成为商人。在这里我们似乎隐约看到了阿拉伯帝国的影子。
荷兰独立的时代,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处于“正在进行时”,商品是需要交换的,因此,贸易走向了繁荣。由于当时陆地交通被奥斯曼帝国阻挡了,海洋成为了欧洲商品流通的血脉。要在海洋上航行,就必须拥有大量的船。
但仅仅有金子还不行,还要有金手指,因此,一个国家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拥有商船的数量和吨位多少,还体现在造船工业的能力。荷兰正是通过“更快、更强”成为了控制东西方贸易、称霸海洋的霸主。从生产能力上说,荷兰的造船业在当时是世界的头号老大。
上百家造船厂在首都聚集,彻夜不休,灯火通明。全国可以在一天之内开工建造几百艘轮船,是当时的“欧洲造船工厂”,英国四分之一的船只都在这里建造的。这样的生产能力在古代社会是无法想象的。资本主义显示了它伟大的创造力和生产能力。从数量上说,当时荷兰拥有商船1.5万艘,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四分之三,别的国家几乎无法与其竞争。
在这样的情况下,荷兰成了世界的运输大王,垄断了大部分的海上贸易,首都阿姆斯特丹更是盛况空前,港内经常有两千多艘商船停泊。在丛林法则占优的国际环境里,有金子,必须还有保护金子的武器。荷兰为了保护自己的商船,发展了海军,其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一倍。
这些海军舰艇在世界各地游弋,在亚洲到达了印度和印度尼西亚。荷兰还到达了美洲,开辟了殖民地。它到达非洲的好望角,成为南非第一批殖民者。荷兰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其他国家不崛起造成的,荷兰的海军当时实力极弱,只不过是由于法国和英国一直在顶牛才让它获得发展的机会而已。
“海上马车夫”的好景不长,被认为像金黄色的郁金香一样灿烂,也像郁金香一样短促。荷兰17世纪上半叶对海上的垄断成为后起的英国海外扩张最大的障碍和威胁,双方爆发了激烈的战争。英荷战争使荷兰从海上霸主的地位上跌落下来,从此再也没有恢复昔日的辉煌。财富是立国的物质基础,国家所获得财富的多与寡、对财富观念理解的正确与否,无不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健康状况。
一个国家要崛起,但是崛起以后要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保护财富,也就是说财富的一部分要转化为军事力量保护财富。荷兰的舰队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进步反而在自行减弱。不仅从横向的与别国比,就连纵向的与自己以前比都是在衰落。
虽然在崛起阶段荷兰的海军是英国和法国海军的一倍,但是当英国和法国的军队在发展的时候,荷兰人却停滞不前了,很快就成为了欧洲海军的差等生了。荷兰陆军的建设更是被严重忽视,从共和国的成立到结束都没有真正的强大。在陆军身上始终看不到一个世界强国的踪影。商人在军事建设上的短见和近视由此可见一斑。
当荷兰的海军没有遭遇对手的时候,荷兰人也许认为世界上已经没有威胁了。更何况当荷兰的船队在海军的保护下显得很安全的时候,商人们也许觉得海军的保护纯粹是浪费金钱,他们不知道,威慑也是一种军事行为,只不过它隐藏在和平的表面下了。
1696年,荷兰拥有八艘装备九十多门大炮的“无畏战舰”。到1741年,荷兰不进反退,就剩下一艘战舰了,而且严重超期服役,成了一堆废铜烂铁了,军舰上的有些大炮使用了将近一个世纪。
这好比拿着古董来作战,成了一种笑料,这样的荷兰海军怎么可能打赢日益壮大的英、法海军呢?所以说,财富的发展是硬道理,保护财富的军事力量发展更是硬道理之父。
无论在任何一个时代,只要有人相信和平永恒了,那就是十足的蠢蛋。荷兰是当时世界上最有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债主,但却看着舰队的船只腐烂、缩小,成为了一头没有牙齿和爪子的老虎。
海军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于是只好把海军船只租给商人作商船使用,以船养军。和平是现状,但可怕的是把它当成未来。荷兰舍得花钱去美洲、亚洲、非洲,也绝不舍得花钱在军事上,从1713年到1770年大约57年里,荷兰的六个省没有发一分钱去维持舰队。
33年内弗德斯兰省海军只建设了一艘小型军舰,鹿特丹海军12年里建造军舰数量为0,泽兰省在46年间只建造了4艘不能打仗的小军舰。在1700年到1746年间只有阿姆斯特丹在荷兰省议会的支持下保留了6艘军舰,但无法作战,只能对付海盗。这样的海军几乎失去了效用,怎么能和拥有两百多艘大型战舰的英国海军较量呢?目光短浅在这里暴露无遗,而这样的结果是葬送了他们自己的前途。
荷兰如果能够抓住机会,虽然资源匮乏但是能将世界的资源存储起来,随时调用,那么荷兰也不至于衰落得那么迅速。到了18世纪的早期,荷兰商船队的规模仍为英国的两倍,大约为法国的九倍,贸易量在1698年至1715年期间达到顶峰。但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却下降了。
荷兰的资源匮乏,无法提供其扩张速度所需要的资源,法国土地众多,资源丰富,而英国通过建立殖民地也使世界各地的资源为它所用。荷兰人在南非只有一块小小的殖民地、孤零零地看着英国人在不断壮大。
结语
18世纪,荷兰已经拼出很大的力气,而英国和法国却只用了一成的力气。但实际上,土地面积并非根本性的原因,因为英国和日本面积都不大,根本原因是荷兰的各省相对独立的状态使荷兰无法集中国家的财富来继续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