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又称阿契美尼德王朝,是由居鲁士二世所建的政权。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波斯部落最初居住在偏僻的伊朗高原西南部,经过开创者数十年耐心地经营,魄力十足地扩充疆土,崛起成为帝国。
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帝国走到了“波峰”,疆土东起今天的印度,西到南部欧洲,北起亚美尼亚,南至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包括七十多个民族,五千万人口,近七百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
说到波斯,不能不说起它的继承人伊朗。今天的伊朗核问题是世界的焦点,伊朗倔强地挺起自己的腰板,和世界头号帝国对抗。这个西亚的大国,注定成为阿拉伯地区追求尊严国家的骄傲代表。
自伊拉克的萨达姆倒台以后,伊朗就成了伊斯兰阵营对西方民主推销强硬抵抗者的代表,发出了一个正在独立思考世界的民族的声音。
而我们知道,伊朗人的精神传统来源于波斯帝国在历史上的强盛,但曾经有一个热点问题是:波斯帝国强盛固然很强盛,可为什么没有打过中国呢?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关系到一种力量在土地投射的尺度,即古代的物质条件与力量是否能够超越他自身的界限,突破一种力的边疆?也就是说,在古代的物质条件下,帝国的战线不能拉得太长,到达埃及、希腊就已经内乱丛生了,更不用说中国了。
如果经常看世界历史地图,会发现“波斯”这个名称比“伊朗”这一称号在历史周期上徘徊更久。波斯,这是一个被人熟知的名称。古波斯的统治范围与今天的伊朗大体一样,波斯帝国是古代以波斯部落为中心形成的帝国,他们自称雅利安人,而“伊朗”的字面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国家”。
波斯帝国最大时管辖着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卡塔尔、科威特、约旦全境,土耳其中西部,沙特阿拉伯北部小部分,土库曼斯坦和阿富汗小部分,统治这个帝国的是阿契美尼斯家族,故也被称为阿契美尼德帝国,帝国的首都设在戴西丰,即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
研究波斯帝国版图可以发现,波斯帝国是一种八面出击的格局,这种力量分散扩张的格局导致的结局是一种强盛力量的自我衰减。这个规律体现在:帝国扩张的未终结点越多,其力量的耗损也越厉害。
北宋立国之初,关于首都就有长安和汴梁两个选择。北宋最后选择了开封。长安的优势在于依山带河,潼关锁钥,因为有地理的优势,加上关中平原的粮食足以自给,即便是内政动乱,也能够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维持着国家的存在,因此,定都关中的西周、西汉、唐都是时间延续性强悍的皇朝。
经过唐代中后期和五代的战乱,秦岭以北早已没有了盛唐的繁华。开封地处中原,连接华北江南,水运便利。然北面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直接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仅将首都设置在开封,无形中增加了军事成本。
我们知道,《水浒传》中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这说明为了避开地理上的劣势,北宋不得不在开封聚集了过多的兵力。军队显贵集中于首都,为了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就需要大量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应,导致运输线极其脆弱,而保护这些运输线又需要大批的兵力,从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北宋的失败历史告诉我们,从地缘政治上来说,一个国家要想扩张成为世界帝国,首先要有自己稳固的根据地,不能被外部势力十面埋伏。波斯帝国从美索不达米亚横跨到印度,由里海伸展到波斯湾,势力扩及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和阿富汗。
为了控制今天的叙利亚、土耳其、巴勒斯坦、以色列、埃及和阿拉伯,波斯人与罗马人和后来的拜占庭人作战。我们看到,西亚地区的形状如同章鱼的触角,可以四处延伸。但这也意味着这一地区很难有强大的力量能够独立遏控。
这是因为西亚地区近似于中国历史上的“四战之地”,也就是任何一个帝国的扩张都必须途径之地,如同古代中国的中原地区。南朝宋的范晔《后汉书·荀彧传》提到“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
、
一旦某一地区战火连绵,一直没有得闲发展经济文化,那么,民族的形成、文化的建立、国家的稳固都将成为流动的水,永远无法相对固定自己的形状。四战之地常常意味着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到攻击。
但是,四战之地也表示这里极其容易被异军突起的部落、民族很快统一为强大的帝国。在西亚地区常常崛起很多各式各样的帝国。现代的德国正处于欧洲的四战之地,它容易受到攻击,但同时也容易迅速扩张为世界头号强国。
现代苏联的崛起,是因为它不处于四战之地,它的东部、北部都是海洋,斯巴达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以其纪律严酷、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称霸整个希腊。
这使得它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凝聚有限的力量投射到西部、南部。美国就是有两洋天险优势才有成就世界第一大国的基础。处于四战之地而必然为其他强权所取代,这就是世界古代历史上的“波斯帝国灭亡模式”。
但对于已经处于这一地区的政权,其生存的法则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智慧中得到启迪,那就是《史记·乐毅列传》所说的“赵,四战之地也,其民习兵,伐之不可”。
如果处于四战之地,必须强化民众的军事训练,随时使国家处于警戒状态,当然,这样做很危险,很容易导致国家斯巴达化,即走德国的军国主义道路。但这一点根本上取决于统治精英的集体智慧。
波斯帝国的扩张没有相对终点,没有一个边疆是句号。这些没有终点的陆地边境随时都有可能成为其他新兴力量入侵的阿喀琉斯之踵。
我们看到,波斯帝国在公元5世纪前后,其西南翼扩张路线到达北非利比亚沙漠后终止;其正南方,阿拉伯半岛的部落处于依附地位,但实际纯粹控制的只有巴勒斯坦走廊,极其容易被切断。
而西北达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直接在欧洲大陆的东端,不但所占据地域有限,而且容易成为西来力量的突破口;正北抵达高加索山脉,这一地理格局相对理想;而其东北、东南之地均处于大陆延伸未完成的状态。
波斯帝国扩张的天然界限是海洋、高山和沙漠。但几乎在多数方向都留下未完成之点。这个始终无法完成扩张路线图既成为帝国扩张的冲动欲,也使得帝国的脆弱成倍增加。
波斯帝国的崛起与不断扩大疆土有密切的关系,但波斯人不是去吞并弱小国家,而是直接去挑战周边地区的最强大国家。这种“先吃大苹果再吃小苹果”的逻辑和其他国家的崛起大不相同,很有波斯人自己的个性。
这好比苏联不去侵略阿富汗,而是直接去占领美国是一样的道理。由此可见,波斯人的崛起带有挑战强大霸权的心理,一旦挑战失败就全军覆没,但只要成功,就抓中巨奖,成为富翁。
米底人与波斯人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一样定居于伊朗高原西北部,米底人是哥哥,早熟一点,身强力壮后就单挑亚述帝国,公元前672年崛起成为王国,后来便一起和别的国家合伙瓜分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成为伊朗高原“树大拇指”的强国,连波斯人都不得不低着头当仆人。
公元前558年,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表明了要另起炉灶,经过积攒力量,八年后灭了米底王国,以它的都城为自己的都城,以它的领土为自己的领土,抢了它的土地与黄金。米底人的附属国也成了波斯人的附属国,波斯人的区域一下子扩大了数倍,实力如同中了彩票一样暴增,成了世界历史上的一匹黑马。
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夺得王位后,货币铸造、重量和量度被标准化并且建立了新的陆地和海上路线。这一点和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有很强的切合性。统一度量衡,才像一个国家。但是大流士比秦始皇还是差点,至少统一语言文字的工夫没做足。
大流士将镇压高墨塔暴动和两次人民起义的情况刻在贝希斯吞山崖上,用的是波斯语、埃兰语、巴比伦语三种语言,它们都是楔形文字,至少文字统一上还是有点可能性的。
我们看到,波斯的崛起始终伴随着边疆的扩展,它不断地移动着陆地边疆,从而扩大着帝国的版图。公元前546到公元前539年之间,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先后马不停蹄地发动征服行动,兵力所指,连阿富汗也在其麾下呻吟,统治范围在东方接近了孔雀缤纷的印度河流域,几乎要靠近中国的西藏。
公元前547到公元前546年,波斯人同小亚富国吕底亚王国发生战争。吕底亚很有钱,控制着希腊和东方之间的海陆贸易,收取“此路不是我开,但是我收税”的过路费成为富国。
波斯灭了米底王国以后,它也想乘机捞点好处,忍不住出兵波斯人占领的米底土地,于是遭到了波斯人的反击,连国王都成了阶下囚。吕底亚人起义以后,波斯人又乘机占领了小亚西海岸各希腊人城邦。
这回邻国巴比伦国内有点乱,波斯人看准时机灭了巴比伦。公元前539年,巴比伦陷落,居鲁士入城,假惺惺地握住巴比伦守护神马尔杜克塑像的手,以表示愿意以巴比伦人的身份来统治这个地方,给失败者一点安慰。
结语
波斯人的领土靠近了非洲的埃及,居鲁士死后,“虎父无犬子”,其子冈比西斯二世在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法老死后再也进不了金字塔了。由此,波斯人建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波斯帝国,成了当今伊朗历史上的骄傲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