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贤,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他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不是武则天亲生的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大唐嗣圣元年(684),遥远的巴州迎来了一位大人物,他便是武则天的心腹将军,丘神勣。他此行身负武则天亲自安排的任务:“监视”废太子李贤。
一年前刚刚走出牢房,被流放巴州的李贤,听到丘神勣大驾光临的消息后,内心充满了绝望。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末日来了。
此时,李贤忘记了充满诱惑力的皇位;忘记了高贵的太子身份。面对武则天这个连自己都搞不清是姨妈,还是妈妈的女人,他的心里充满了难以表述的辛酸:“你为何如此绝情?我的生命到底是谁给的?”带着满腹疑惑,可怜的太子李贤没有劳烦丘神绩动手,用一条白绢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保持了最后的高贵与尊严。
那么李贤为何会有这样的疑惑呢?他是武则天的亲生子吗?
其实这只是一个流言。谎话说一千遍,也成了真理,这便是流言可畏、三人成虎、曾参杀人的道理。
李贤是高宗李治的第六个儿子,也是与武则天的第二个儿子。他从小博览全书,才华过人,并且长得玉树临风,史称“容止端雅”,深得李治与武则天的喜爱。
上元二年(675),太子李弘病亡,李贤接替哥哥成为太子,期间三次监国,表现突出,为朝野上下所称赞,令身体一向不好的高宗喜出望外,下诏赞扬李贤为:“家国之寄,深赋所怀。”
但李贤也有一个缺点,也是年轻人的通病,个性张扬,不良嗜好较多。也正是这样的个性毁了他,因为他有一个将权力看作一切的母亲。由于高宗李治风疾缠身,武则天常年奉旨参预朝政,而武则天又是一个作风极其霸道的女强人。对于敢于抢夺自己权力的行为,她是人挡杀人,佛挡杀佛,丝毫没有感情。所以,与李贤这样的个性碰在一起,母子二人激烈的冲突在所难免。
当母子二人的矛盾达到一定程度时,朝中上下便流言纷纷:说李贤不是皇后的亲生儿子,而是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英王李显最像太宗,而相王李旦相貌最为尊贵。目的直指李贤太子地位的合理性。
这些流言令李贤火冒三丈,立马查清了始作俑者:一个叫明崇俨的术士。此人在江湖上名头很响,颇得李治与武则天夫妇的青睐,可以随便出入禁内。然而,此人最擅长的并不是炼丹与方术,而是揣摩人心。当他看到李贤与武则天母子之间的矛盾后,便别有用心,制造了这一流言。李贤虽然惹不起父母,但一个小小的明崇俨他还不放在眼里,干脆利落的来了一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于是,武则天便抓住儿子生活不检点;暗杀朝廷大臣等罪名,并在太子东宫搜出了铠甲,治了罪李贤一个谋反罪,彻底结束了儿子的政治生涯。
那么此事与韩国夫人有何关系呢?这个明崇俨比较留心宫廷秘闻。所传的流言也并非空穴来风。
原来,武则天的姐姐武顺,丈夫早亡,姊妹感情很好,便常常带着女儿进宫探望妹妹武则天。一来二去,李治便看上了这个俏寡妇,顺带连女儿也包了圆。
武则天生李贤的时间也存在疑点,因为长子李弘出生在永徽三年下半年,次子李贤出生在永徽五年十二月,期间相差两年多,本属正常,但疑点是在这中间,武则天还生了一个传说被她亲手掐死的女儿,这个时间就有点紧凑了,但也并非没有可能。
再者,韩国夫人何时与李治勾搭上,史书没有明确的时间,但永徽三年到五年期间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那时正是武则天作为昭仪,与王皇后与萧淑妃争夺皇后位置的关键时刻,武则天不可能在此时将姐姐引进宫,分自己的宠。
而明崇俨看出了武则天的心思,为了迎合她收拾儿子的想法,便利用了这一紧凑的时间编排了这个恶毒的流言。而且,在当时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没有一个人了解事情的内幕,也不敢当一个敢于制止流言的智者。于是,流言升温,最终酿成了惨祸。
那个负责“监视”李贤的丘神勣将军,在执行任务归来后,受到了武则天“严厉”的批评,认为他误解了圣旨,错杀了李贤,被贬到叠州当刺史。丘将军优哉游哉的在叠州度了一个愉快的假期,便又回去当他的将军了。
所以,这一切说明李贤被杀事件,是武则天对儿子挑战自己权威的不满,是拔掉自己掌权道路上的钉子。她利用了明崇俨散布的流言,将儿子拉下了马,最后残忍杀害。李贤是她的亲生子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传说李贤感叹这一悲剧,留下的一首名为《黄瓜台辞》的诗: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