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刘欣继位后为什么要打压王莽?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天有不测风云。王莽荣升大司马主持朝政,刚过了一年,上下左右的权力网还没有构筑完善,汉成帝就死了。更为严重的是帝生前只宠爱赵飞燕姐妹,这姐妹二人自己不能生育,就特别痛怀上成帝骨肉的妃妾,每见有妃嫔怀孕就及早将之处置,导致成帝没有自己的儿子。不得已,成帝过继其异母兄弟定陶恭王的儿子刘欣为太子。刘欣继承皇位,就是汉哀帝。哀帝与王氏没有血缘关系,所以王莽的官运也面临着极大的危机。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哀帝早就忌恨王氏一家的权势,再加上他的奶奶从中挑唆,心中就有了排斥王莽的打算。前面说过汉元帝确立王政君为皇后时,其实最宠爱的是傅昭仪,也就是定陶恭王的母亲哀帝的祖母。现在孙子当了皇帝,傅昭仪自然就卷土重来了。太皇太后王政君很识时务,面对着傅昭仪咄咄逼人的气势,不得不忍让三分,在自己蜇伏不动潜待时机的同时,下诏让王莽等人辞职避让。但哀帝知道,王氏一家长期掌权,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还不是轻举妄动的时候,因此假惺惺地对王莽说:“您本是父皇选定的执政大臣,今日父皇归天,我真诚地希望与您通力合作管理国家。您要求辞职,是觉着我不能继承父皇的遗志吗?我很伤心。我已传令让各部官员向您请示朝廷政务了。”同时加赏350户食邑。
但这只是暂时的宽容,一旦政局稳定下来,哀帝就实施其打击王氏势力计划。一个月之后,司隶校尉解光上书弹劾原大司马王根指责他当政期间贪赃枉法、欺压百姓、排斥异己、淫于声色;同时弹劾王莽的另一个叔叔王商之子成都侯王况,说他娶掖宫廷中贵人为妻,犯了大不敬罪。哀帝马上下诏,被夺王况爵位,贬为平民百姓;罢免王根、王商、王况等人推荐的一切官员;因王根从前支持刘欣(即哀帝)做太子,所以保留爵位,赶出京城回封地养病。王氏的羽翼被剪除后,王莽深切地感到形单影只、朝不保夕,但他仍在顽强地支持着。时隔不久,哀帝在未央宫设宴,主管礼仪事务的内者令为了迎合皇帝,在太皇太后王政君旁边给傅昭仪(这时称定陶恭皇太后)设了一个座位。王莽敏感地觉察到这是对王氏势力的侵犯,当即拍案斥责:“定陶太后只是孝元皇帝的昭仪,一个藩王的母亲,怎能与至尊无上的太皇太后并肩齐坐!”命令撤掉座位。傅昭仪听说后勃然大怒,拒不出席宴会,弄得哀帝也很尴尬。第二天,王莽再次以辞职要挟,向哀帝及傅昭仪示威。但这次他失算了,哀帝认为这是可以撤掉王莽的时机了,很愉快地批准了他的申请,并赏下一些黄金作为安慰。又过了两年,干脆把王莽赶回了南阳郡新野县的封地。
赶走了王莽,但王氏复苏的根基还在,哀帝没有办法动摇王政君太皇太的正统地位。傅昭仪自然也很着急,在哀帝继位后,她取得了“定陶恭皇太后”的尊号,后来又去掉了“定陶”二字,但她仍不满意觉得还是比不上“太皇太后”称号尊贵,可又不能同时有两个太皇太后竟然别出心裁地想出一个“皇太太后”名号,这倒是中刺历史上的独此一家。但傅昭仪与王政君的斗争是注定要失败的,虽然在当前不利的形势下王政君采取了避而不战的策略可她优势是长寿。这一优势虽然简单,但效果不错,傅昭仪既然活不过她,也就自然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现在闹得越欢,死后的结果也就越悲惨甚至连尸体都不得安宁。一时间哀帝的祖母称皇太太后,生母丁姬称帝太后,成帝皇后赵飞燕称皇太后,加太皇太后王政君四个太后并立,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大奇闻,太皇太后退避长信宫,不再过问朝廷大事。
王莽坚信,只要姑姑王政君还在,王氏家族总会有重见天日的机会,为了促使这一天早日到来,他更加假仁假义起来,企图博取更多的赞美,为以后的上台打下坚实的基础。南阳太守也认定王莽还会东山再起,特地派当时最有名望的大学者孔休管理王莽的封地。王莽对孔休也是毕恭毕敬,竟然以一把镶有宝玉的剑相赠,孔体见状诚惶诚恐,坚决不收王莽解释说:“我见您脸上有块伤疤听说宝玉可以消除疤痕,所以想把剑柄送您。”孔休还是推辞,王莽想了一想,问:“您是嫌它太贵重了吗?我敬重您的学识,觉得没有什么可比品德学问更珍贵的!”说完,用木棒把剑柄打碎,亲自包好送给孔休。礼贤下士之名也由此传开了。更有甚者,王莽为了名声,不惜以自己的儿子为代价:王莽的二儿子王获,因故杀死了个家奴,这在当时的达官贵族中本是件区区小事,可王莽担心这与自己的名声有损,竟然逼着儿子自杀偿命。普通的百姓听说后,无不为王葬的高风亮节而歌功颂德。
从公卿大臣到王公贵族,从平民百姓到官婢家奴,举国上下对王养一片赞美之声,同时为王莽被撤职而鸣冤叫屈的人也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恰巧,元寿元年(前2)发生目食,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拥护王莽的人却借机大做文章,说这是上天对皇帝不用贤臣的警告,所谓的贤臣,自然就是王莽。可哀帝费了极大精力才赶走的人,又怎愿重新起用呢?追于舆论压力,哀帝以侍奉姑母太皇太后的名义,让王莽回京城长安居位,但仍不恢复官职。不过,既然回到了长安,就是靠近了权力中心,以王莽的阴谋家手腕,总会有机会重新投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