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登基后都会对国家政策、权力格局、人事等进行一番调整,那些被前代皇帝倚重的老臣几乎都会被新皇的人所取代。下面知秀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世民即位之后,当时朝廷上的百官主要都是当年秦王府的人,长孙无忌等人代替了裴寂、刘文静等人。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对李渊的分封政策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李世民急迫的修改李渊的宗室分封政策的意图和目的何在,这两人的分封政策又有何不同?
一隋末唐初,建功立业,大封君臣
1:隋末乱世,唐取而代之
在了解唐朝初年分封政策的变化之前,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当时的大环境。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十八路诸侯,三十六路烟尘,当时的李渊看准时间与晋阳起兵,直驱关中,一举奠定了唐朝建立的基础。
据《隋书》当中记载称:"隋帝授高祖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事,进封唐王"但是李渊造反可以说是冒着天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极有可能造成身死族灭是下场。所幸砀山梨李渊手下的大臣忠心耿耿,加上宗族势力的鼎力支持,最终使得李渊成功的问鼎九五,到达人生巅峰。
2:遍封群臣宗室
唐朝建立之后自然不会干卸磨杀驴这种自毁长城的事情,至少当时天下还没有完全统一,唐朝的最高统治者依旧需要笼络这些功臣,为此李渊便对宗室、有功之臣进行大规模实质性的封赏。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封赏三个儿子为王,据《旧唐书》当中记载称:"立世子建成为后太子。封太宗为秦王,齐国公元吉为齐王。"当时李渊的封王可是极具实权的王,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王。
除此之外,李渊还对刘文静、裴寂等老臣进行大量的封赏,宗室子弟当时战功卓著者也恩荫子孙。但是随着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便立刻修改了李渊时期制定的分封政策。
二:一朝天子一朝臣,唐初分封政策的变化
1:李渊时期的分封政策
李渊登基之初,环顾了他从起兵造反到问鼎九五时期历程,同时也从隋朝的灭亡当中吸取教训,得出了一些结论。李渊认为隋朝的灭亡的一个重大原因在于隋朝宗室力量的薄弱,因此李渊便着手加强宗室对了力量,其中给与了三个儿子以巨大的权力,还封赏一大批宗室为王。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李渊对于一些声名不显的宗室进行封王的事件称:"郑公神通为永康王,安吉公神符为襄邑王,柱国德良为新兴王,上柱国博叉为陇西王,上柱国奉慈为勃海王。"此外对于裴寂、刘文静等开国老臣李渊也毫不吝啬,对其加官进爵。
2:太宗继位,新分封政策的出台
但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夺取了唐王朝的最高权利,开始着手对唐帝国进行改造,一方面是为了尽可能的消除李渊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希望成为千古一帝,一个有作为的皇帝。
李世民的改造重点就是李渊时期的封赏政策,对于一些功劳不大的宗室或者是和皇室血缘关系较淡的宗室,李世民都通通降低他们的爵位,之后李世民又对功臣良将的封赏进行了一下实质性的调整。
如此极大的激发了群臣的积极性,有力地巩固了唐王朝的统治。那么李世民为何急切修改李渊分封政策?都是分封,两人有何不同?
三:李世民修改后的分封政策和李渊时期有何不同?
1:对待宗室势力的态度不同
接下来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两位皇帝时期的分封政策有何显著的不同。首先第一个不同表现在对于宗室的态度上,李渊对待宗室的态度主要就是广泛的扶持宗室力量,换言之只要是和李渊这一脉稍微亲近一点的,就会得到优厚的待遇。
据《旧唐书》当中记载李渊对李神通之子进行封王的举措先:"高祖受禅,封义兴郡公,进封胶东王,授陇州刺史"。试想一下,一个毫无功劳,仅仅是凭借其父恩荫的人在唐高祖李渊时期都能够封王,由此可见李渊对于宗室是一股脑的扶持。
而李世民上台之后,对于宗室的分封比他老爹李渊靠谱多了,李世民对于那些劳苦功高、功勋卓著的宗室大将延续李渊时期的政策,对他们进行优待,例如河间王李孝恭、江夏王李道宗等人,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功劳,仅仅是依靠血缘而得到王爵的宗室,李世民是坚决的给与压制,削爵、降职。
同样作为李神通之子的李孝逸却仅仅被封为郡公,据《新唐书》当中记载称:"孝逸少好学,解属文。初封梁郡公。高宗末,历给事中,四迁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由此可见,两人在分封政策上的第一个不同就在于对待宗室的分封态度上。
2:对待功臣的封赏力度和方式不同
李渊时期,对于一些有功之臣的确是进行的大规模的封赏,例如被誉为李渊第一亲信的裴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据《新唐书》当中记载称:"及京师平,赐良田千顷、甲第一区、物四万段,转大丞相府长史,进封魏国公,食邑三千户。"但是李渊的封赏的两个依据是是否是亲信的人,如果不是即使是劳苦功高也难以得到与之相对于的封赏,是否是宗室则是另外一个标准。此外,李渊对于的封赏更多是是荣誉性质的虚封,炙手可热的权臣裴寂也仅仅不过实封三百户。
而李世民上台之后,迅速制度了严格的标准的分封制度政策,严格按照军功大小来对功臣进行分赏,一改李渊任人唯亲之嫌。除此之外,李世民还对李渊的封赏内容做出调整,主要赏赐财务转变为封地封民,大量功臣的封户由虚封转变为实封。对于功臣集团的封赏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是两人之间的第二个显著差异。
四:为何李世民继位之后就急切的改变李渊时期的分封政策呢?
1:宗室权力过大,封赏过多,不利于巩固统治
李世民改变李渊的分封政策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宗室已经有尾大不掉之嫌。首先是当时宗室权力过大,对于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李世民就是凭借亲王的身份,暗中积蓄实力,最后一举发动政变夺取了唐朝的帝位。
而当时位高权重的宗室还有很多,据《旧唐书》当中宗室第一人李孝恭的评价称:"自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罕有别立勋庸者,唯孝恭著方面之功,声名甚盛。"
在这种情况之下,限制宗室的权力,巩固加强皇权,防止玄武门之变重演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此外,当时宗室封王的人数过于庞大,对于当时的国家财政以及百姓都造成不小的负担。
据《旧唐书》当中记载李世民对削减宗室的态度称:"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己之亲也。"由此可见,当时李世民继位之初,宗室的规模达到了比较庞大的地步,长此以往,对于唐王朝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加之当时国家财政拮据,更需要削减宗室待遇。
2:对功臣的分封不公,不利于唐朝开疆拓土
从什么的叙述可知李渊时期对于功臣的分封态度是依旧亲疏来划分的,而非功劳的大小,裴寂在建国的过程当中并非是功劳最大的,但是得到的封赏却是让他人难以企及的存在,引起了当时很多人的不满。
据《新唐书》当中记载刘文静对立李渊封赏的的不满称:""起义之初……与长史(裴寂)位望略同;今(裴)寂位仆射,臣官赏不异众人。"李渊还通过赏赐大量国库的财物来安抚功臣集团。
李渊的种种做法给唐王朝埋下巨大的隐患,许多功臣心生不满,而且赏赐方式的不对给国家造成巨大的财政压力。李世民正是看到了这些隐患,才会在继位之初就迫不及待的改变分封政策。
五:结语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世民继位之初便大刀阔斧的改变李渊时期的分封政策,绝非是意气用事,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巨大,原因在于李渊遍封宗室对皇权造成威胁,以及滥封乱封让许多开国功臣心生不满的同时还加重国家财政的负担,基于此李世民才会急不可待的改变分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