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探春是如何管理大观园的?对赵姨娘是何态度

探春管家可谓是《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一个关键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红楼梦》一书,其写实功底当属中国白话小说之最,全书人物皆是“活生生的人”,既为人,便有优有劣,天下之人皆难逃美中不足之定律,而探春则是书中少有的一个“完人”,清人凃瀛亦在《红楼梦论赞》中对其百般称誉:

可爱者不必可敬,可畏者不复可亲。非致之难,兼之实难也。探春品界林薛之间,才在凤平之后,欲出人头地,难矣!然秋实春华,即温且肃,玉节金和能润而坚,殆端庄杂以流丽,刚健含以婀娜者也。其光之吉与?其气之淑于?吾爱之旋复敬之,畏之亦复亲之!

《红楼梦》问世以来,对钗、黛之分析已趋全面,而关于探春的大部分分析却都浅尝辄止,基本上秉承正面路线,夸赞一番探春的管家之才,仅此而已,笔者不才,想针对贾探春身上的一些缺陷进行分析,以拼好贾探春“美中不足”之拼图。

探春之才貌,皆属上乘,唯独为人处世之道略显生涩,故而愤青理性意味过浓,感性柔和力量则不足。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贾探春对母亲赵姨娘的态度,探春乃是小妾赵姨娘所生,属于庶出身份,亲娘赵姨娘人品心术低劣,做事颠三不着两,用王熙凤的话说就是——赵姨娘这么个老鸹窠里飞出来探春这么个金凤凰!

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红楼梦》第55回“辱亲女愚妾争闲气,欺幼主刁奴蓄险心”,王熙凤由于长期管家,身体劳顿,兼之不知保养,心力更亏,最终酿成了重病,无法继续全面管理贾府,王夫人审时度势之下,暂时将大观园的管理权下放给贾探春、李纨、薛宝钗三人。

王夫人将大观园的权力交给纨、探、钗三人,并不是期待这三个人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只是希望大观园不要乱套,能正常运营即可。

李纨这位大嫂子本就是寡妇身份,为求自保,本就不愿得罪人,自然得过且过,维持一天是一天,;

薛宝钗也是同样的心理,她的管家手段虽然不差,但因为自己并不是贾家人,掣肘于“客居”身份,即便看到大观园内存在的弊病,亦不敢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唯独贾探春,她既有管家的实力,又是贾家小姐,更为关键的是,探春素有“才自精明志自高”的远大志向,她想要干出一番事业,眼下协理大观园就是最好的平台和机会——这也就解释了其后大观园中的大部分改革措施,为何都是由探春提出来,并且实施,纨、钗两人只是从旁配合。

而探春既要管家,必要先树立权威,而探春树立权威的方式比较特别,她选择用牺牲亲娘赵姨娘、弟弟贾环两人的利益,来帮自己建立威信。

探春管家之初,便正好遇上自己亲舅舅赵国基去世,发放丧银的事被提上了日程,李纨作为大嫂子,她以袭人的娘去世为前例,以此类比,提出给四十两银子:

刚吃茶时,只见吴新登的媳妇进来,回说:“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昨日死了。昨日回过太太,太太说知道了,叫回姑娘、奶奶来。”......探春便问李纨,李纨想了一想,便道:“前儿袭人的妈死了,听见说赏银四十两,这也赏他四十两罢了。”——第55回

这里有个细节,探春闻之此事后,立刻询问李纨的意见,自己不愿出言。探春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对李纨大嫂子的地位给予尊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避嫌,因为赵国基是自己的亲舅舅,她自己作为外甥女不便插手这件事,容易惹闲话。

但很明显,探春对李纨的处置并不满意,因此她最终还是忍不住出言询问,并且将原本的四十两减成了二十两:

探春道:“你且别支银子。我且问你:那几年,老太太屋里的几位老姨奶奶,也有家里的,也有外头的,这两样必有个分别......”一时吴家的取了旧账来。探春看时,两个家里的赏过,皆二十两;两个外头的,皆赏过四十两......探春便递与李纨看了。探春便说:“给他二十两银子。把这账留下,我们细看看。”吴新登家的去了。——第55回

赵国基乃贾府家生奴仆,袭人却是外头买来的丫环,此是二者区别。而荣国府的礼数甚周,对外头买来的丫环给予更多照顾,亲人去世给四十两丧银,荣国府自家家生奴仆去世,只有二十两丧银,所以探春公事公办,对于亲舅舅的去世,她主张只给二十两丧银。

探春的这种做法对吗?站在理性角度,自然是对的,可站在情感角度,却很难接受。譬如李纨,她未必不知道“家生奴仆”、“买来奴仆”的丧银区别,但为了照顾赵国基是探春的亲舅舅、赵姨娘是探春亲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故而有意帮助一番;

所有人都在给探春面子,包括王熙凤,她得知赵国基去世后,专门派平儿前来游说,指出丧银可以适当添加,不必拘泥旧例:

李纨见平儿进来,因问道:“你来做什么!”平儿笑道:“奶奶说赵姨奶奶的兄弟没了,恐怕奶奶和姑娘不知有旧例。若照常例,只得二十两;如今请姑娘裁夺着,再添些也使得。”——第55回

可这些人的好心,探春通通不接受,甚至面对王熙凤、平儿的好意,探春直接开始怼了:又好好的添什么?谁又是二十四个月养下来的?不然也是那出兵放马、背着主子逃出命来过的人不成?你主子真个倒巧,叫我开了例,她做好人!拿着太太不心疼的钱,乐得的做人情!你告诉她,我不敢添减,混出主意;她添她施恩,等她好了出来,爱怎么添,添去。

探春秉公执法,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这种“秉公”如果太过愤青化,就会变得过犹不及,这一点平儿就比探春做得好。

譬如后文第61回“判冤决狱平儿行权”,王夫人房中的丫环彩云,偷了玫瑰露给赵姨娘、贾环,平儿分明知道真相,但为了顾及探春的感受,终究将此事压下来,没有扩大化;

再如第52回“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平儿的镯子被怡红院的丫环坠儿给偷了,平儿担心会连累贾宝玉的名声,又悄悄将此事压下来,只告诉袭人、麝月,日后随便找个由头,将坠儿撵了出去就是了。若是平儿也和探春一样“公事公办”,不知道要激化园中多少矛盾。

而站在探春的角度,她的“公事公办”亦是有目的性的:新官上任,她需要尽快树立主子的权威,故而需用自己亲舅舅的丧银来扎筏子。

事实上,探春不仅“公事公办”了舅舅的丧银,连亲弟弟贾环的纸笔点心钱她也给扣除了:

探春一面说,一面叫进刚才那媳妇来,问:“环爷和兰哥儿家学里,这一年的银子是做哪一项用的?”那媳妇便回说:“一年学里吃点心,或者买纸笔,每位有八两银子的使用。”探春道:“凡爷们的使用,都是各屋领了月钱的。环哥的是姨娘领二两,宝玉的是老太太屋里袭人领二两,兰哥儿的是大奶奶屋里领。怎么学里每人又多这八两?原来上学去的,是为了这八两银子?从今儿起,把这一项蠲了。”——第55回

这八两银子,对于贾宝玉、贾环而言无足轻重,这两位一位是荣国府的活龙,一个是二房的嫡长孙,都深得长辈们喜爱,亦不缺钱。

可对于赵姨娘、贾环而言,这八两银子却是补贴家用的一个重要来源,岂不见《红楼梦》第25回,赵姨娘做针线,篮子里尽是零碎缎子,可见日常过得并不如意。

如果上述探春公事公办舅舅的丧银,是出于大局考虑,尚可理解;可眼下她蠲免这八两银子,有何意义?别说这八两银子,就是其后探春发动的承包大观园,一年能为贾家创收四五百两银子,可终究对于贾家而言,只是杯水车薪——大房贾赦随便买个小妾,都要八百两银子!

所以探春自豪于每年能创收四五百两银子的收益时,宝钗便冷静地指出:若一味要省时,哪里不搜寻出几个钱来?凡有些馀利的,一概入了官中,那时里外怨声载道,岂不失了你们这样人家的大体?(第56回)

这便是探春不如宝钗处,宝钗善于统筹全局地去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若一味像探春那般“公事公办”,只为开源节流,不顾实际情况,终究要闹出大事来。

就譬如上述这八两银子,探春随随便便给蠲了,对于贾家而言,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可自己亲娘、亲弟弟的生活,却可能因此变得紧张起来,此举意义何在,孰轻孰重?终究落入为了省钱而省钱,为树威信而树威信的俗套中。

而对于探春所做的这些事,贾宝玉看得很清楚,认为她仅仅是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第62回贾宝玉、林黛玉于花阴下聊天,曾这般评价过探春:

黛玉和宝玉二人站在花下,遥遥知意。黛玉便说道:“你家三丫头,到是个乖人。虽然叫她管些事,到底一点儿不肯多事,差不多的人,就早作威作福起来了。”宝玉道:“你不知道呢!你病着时,她干了好几件事。这园子也分了人管,如今多撷一草,也不能了。又蠲了几件事,单拿我和凤姐姐扎筏子,禁止别人,最是心里有算计的人,岂止乖而已!”

探春自管家以来的所有作为,皆可称为“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论是她对赵国基丧银的处置,还是对弟弟贾环学堂纸笔钱的蠲免,包括后来她频频针对贾宝玉、王熙凤这两位荣国府大红人,其目的都是为了扎筏子——连我亲娘、亲弟弟、贾宝玉、王熙凤这些人探春都敢动,其他人还敢顶风作案吗?

探春的思路是对的,但行事终究太过“不懂人情世故”,和王熙凤、薛宝钗这些人相比,她的短板是明显的,比如探春提出承包大观园的建议时,甚至有意创建私库:

探春笑道:“我又想起一件事来,若年终算账归钱时,自然归到账房,仍是上头又添一层管主,还在他们手心里,又剥一层皮。这如今我们兴出这事来,派了你们,已是跨过他们的头去了......如今这园子是我的新创,竟别入他们的手。到年终归账,竟归到里头来才好。”——第56回

探春终究太过天真,各处蠲免、承包大观园尚且是小打小闹,而创建大观园自己的私库,则直接触及到贾家官中账房的利益,荣国府内部实力盘根错节,利益牵扯纷繁复杂,从主子阶层到管家小厮,均牵连其中,探春此举一出,必成为众矢之的,可她俨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幸亏薛宝钗洞察幽微,劝住了探春,否则不知要闹出多大的事来。

若是探春能多磨练一番,克服这项缺点,其潜力不可估量,可惜的是,大厦将倾的贾家不可能再给她成长的机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