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贾王史薛四大家族,这四大家族,发迹于同一时代,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知秀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史家很神秘,在于他们虽然偶有出场,却没有详细描写,远不如薛家、王家那么有存在感。只有史湘云代表来往贾家,与王家、薛家也没什么来往。
史家在四大家族中很特殊。不提薛家商贾,贾家、王家都是军功出身,史家却是书香门第。
贾母父亲史公封保龄侯,不如宁国公、荣国公爵位显赫。但他官至尚书令则不遑多让。尚书令为“尚书”之首,等同宰相。比较就知道史公一如汉初萧何封酂侯,不是功劳不大,而是让开国武将三分。他被尊称一声“史相国”,谁也不能置喙。
史家如此显赫,远非林黛玉祖上侯爵可比。按说不会三世衰败。尤其第三代除了世袭罔替保龄侯之外,史公孙子史鼎新晋册封忠靖侯。史家一门两侯,兴盛一时。
关于史鼎要多说一句。史鼐是史湘云的亲二叔。史鼎未必是三叔。他们同祖甚至都是史公之后不错,但史鼎应该是贾母其他兄弟的儿子。并非出身嫡长房。关系有如宁国府和荣国府。这从史湘云从来都在史鼐家里,没说去史鼎家可见一二。
而且,史鼎获封忠靖侯还有两个重点要注意。
一,史家的子孙教育非常成功。乱世出英豪,盛世很难出头。史鼎不凭借祖荫获得侯爵封赐,一定是立了惊天大功于皇帝。才能有此封赏。
二,忠靖侯的封号体现出皇帝亲信的本质。《红楼梦》里,四王八公以及王公爵位,有“忠”字的只有三人。忠靖侯史鼎,忠顺亲王,义忠亲王老千岁。
义忠亲王老千岁,“义”字当头犯了事儿。“忠”字当头的只有忠顺亲王和忠靖侯。他们才是皇帝。四王八公则是政敌。
忠顺亲王与北静王和贾家等明显不和睦,借蒋玉菡发难,将朝政的格局显露出来。
忠靖侯和史家的立场,不得不让人寻味。他们只有无父无母的史湘云经常来往贾家,背后“割裂”的迹象非常明显。需要注意。
史家子孙梯队建设非常成功,后继有人。这样的家庭怎么看都不应该衰落。可从史湘云的经历看,情况却很戏剧性。
(第三十二回)宝钗听见这话,便两边回头,看无人来往,便笑道:“你这么个明白人,怎么一时半刻的就不会体谅人情。我近来看着云丫头神情,再风里言风里语地听起来,那云丫头在家里竟一点儿作不得主。他们家嫌费用大,竟不用那些针线上的人,差不多的东西多是他们娘儿们动手。为什么这几次他来了,他和我说话儿,见没人在跟前,他就说家里累得很。我再问他两句家常过日子的话,他就连眼圈儿都红了,口里含含糊糊待说不说的。想其形景来,自然从小儿没爹娘的苦。我看着他,也不觉得伤起心来。”
史湘云在家里针线上的活儿都需要自己干。她每晚要做到半夜不说,竟然没有闲工夫。十几岁的小姑娘说“累的很”,固然有大家小姐的娇惯,何尝不是她在叔叔家中不如意。
史家不止史湘云干活,她的婶婶和姨娘们也都干活。这就让人奇怪,史家是真穷了么?为什么会如此俭省?
其实,这件事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就能知道史家的大概情况。
首先,史湘云干活到很晚,并不能体现史家真的穷了。只能说她在家不如意。叔叔婶子并不将她当心肝宝贝一般呵护。让她做那些不愿意,也不应该是她做的活儿,代表湘云的可怜。
虽说婶子、姨娘们也做。但史鼐能够袭爵得益于哥哥去世早。保龄侯府原本是史湘云一家的。史鼐哥哥就剩这么个女儿,真对湘云好不妨悉心照顾。湘云主动承揽是一回事。大家一视同仁不免过于严苛。史家也实在不缺湘云一人干活。
从湘云在家的遭遇,是无父无母的可怜。体现林黛玉在贾家的不如意。湘云尚不如黛玉,更是可怜。
其次,贾珍曾说“……除咱们这样一二家之外,那些世袭穷官儿家,若不仗着这银子,拿什么上供过年?真正皇恩浩大,想得周到。””
世袭之家没有实权揽财,光靠俸禄一年几百两银子,加上爵产收益,根本撑不住公侯的奢华排场。
贾家前两代都有实权,只在第三代没了实权,就急剧衰败,很快内囊尽了,就是此理。
保龄侯府本就比不得贾家国公的世袭爵位和爵产,维持奢侈生活更困难。他们裁剪女红针线只是缩影,代表史家早早未雨绸缪,开源节流。
至于保龄侯举家外派为官,也没说具体担任何职。如果像贾政那样只是担任学政,不但不会盈利,反而要搭钱进去。
不过保龄侯外派,与贾家抄家有关。皇帝应该从忠靖侯那边给了史家一定保护。要注意这点,不多赘述。
最后,史家一门两侯,不保证他们不衰落。忠靖侯是新贵,保龄侯是老功勋。双方一家实则两门。互相照应是一定,却未必忠靖侯赚钱给保龄侯花。
所以,保龄侯出现经济问题,忠靖侯再富贵也爱莫能助。只能说史鼐外派为官去捞钱,可能是忠靖侯帮忙。
皇帝要对贾家动手,史鼎是皇帝亲信没问题。史鼐却与贾家同为四大家族,不得不防范远离是非漩涡。
至于史湘云,女儿作为筹码,贾家没事,史家赚了。贾家有事,史家舍弃也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