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时期,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中原,收复了元大都,元大都的失陷有什么重要意义呢?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有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汉族反抗外族压迫,统一河山的历史性夙愿。
而令陆游及众多爱国文人将士失望的是,中原故土迟迟得不到收复,陆游临终时又发出一首著名的绝命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不知有多少仁人义士,仍然前仆后继地致力于恢复大好河山,但均壮志未酬,天不遂人愿。
到了元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起义的红巾军曾经提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的口号,可惜又是功亏一篑,而北方各路群雄,也是纷纷覆灭。
自从北宋灭亡,北方陷入外族的铁蹄之下已经长达二百四十余年。
如今,推翻元朝的残暴统治,收复北方故土的历史任务该由朱元璋来实现了。
朱元璋在先后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地方割据势力,统一了南方后,于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派出北伐大军,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二十五万步骑大军,他们将致力于完成这个神圣的使命,拯救北方苍生于水火之中。
十月,北伐大军一出师就如摧枯拉朽般所向无敌,先是横扫山东,攻克济宁、济南、益都等重镇,再转入河南,占领汴梁(今河南开封)、洛阳。其间打的最大一场仗是在洛水之北,常遇春一马当先,率部轻而易举地击败五万元军,斩获无数。镇守河南的元朝梁王阿鲁温随即投降,河南全境依次平定。
当收复河南的消息传到应天府后,朱元璋从江南出发,亲自来到黄河南岸的汴梁前线,与徐达商讨下一步的打法。
他们决定按照预定的计划分兵进攻河南与陕西交界的军事要地潼关,以监视陕甘之敌兼保护侧翼,主力则回师山东,用雷霆万钧之势直捣元大都,给摇摇欲坠的元朝以釜底抽薪的一记重击。
随后,徐达与常遇春大张声势地聚集重兵于河阴,派遣部分将士以偏师进入河北,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主力则连下卫辉、彰德、广平、临清等城,同时疏通贯穿山东、河北的大运河,用水师运粮。
沿途元军一触即溃,势如破竹的明军以水陆两路并进,一时间所向无敌。
在北伐大军连连胜利的情况下,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年号“洪武”。
同年7月28日,明军拿下元大都(今北京)的门户通州,元朝已经危在旦夕。在朱元璋派出的北伐大军进攻时,元朝内部正处于互相内杠,统治者根本没办法调集各路军阀的精兵猛将拦截杀过来的明军。
当北伐大军攻陷通州时,坐卧不安的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在通州失陷的当天晚上带领后妃、太子以及丞相等贵族和部分亲军仓皇撤离大都,黯然地逃向塞外。
8月2日,徐达率军进入元大都,他果断杀死了死守城内,企图螳臂当车的元监国淮王帖木儿不花、左丞相庆童等人;使用铁腕手段清除了那些拒不投降的元朝官吏;并命令指挥张胜率兵千人守卫元朝宫殿,查封仓库,将清点的所有的宝物归公。
同时,徐达严令禁止士兵们胡作非为,没有一名百姓被妄杀,大都里的居民生活一切照旧,商铺照常营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光复了。
之后,徐达、常遇春又乘胜出击,在追赶元朝残余势力的同时,随便收复了当年被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辽国的“幽云十六州”。
这一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屏障中原的天堑,在失去四百年后,又重新回到了汉族人的手中。北伐大军没有遭受多少伤亡就完成了收复幽燕之地的历史任务。
元大都的失陷标志着元朝的灭亡,也标志着朱元璋建立的明朝实现了大一统,在我国历史的进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