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的继室孝贞显皇后,她入宫后晋升得有多快?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如果直接说孝贞显皇后,可能许多人还要反应一下,想想此人是谁。但如果说她另一个称呼,那么所有人都会瞬间想起,这个称呼就是“慈安太后”。
一般来说,当听到“慈安”两个字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想到“慈禧”。而在我们的印象中,慈禧是有野心的、霸道的,可慈安是温柔的、懦弱的,一直被慈禧压制着。
但历史上的慈安太后,可并不是大家平日里认为的那样。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咸丰继室孝贞显皇后,也就是慈安太后。她在历史上并非一个存在感不如慈禧的人,反而晋升速度惊人,慈禧也根本不敢压制她。
孝贞显皇后钮祜禄氏,同样是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后代,出自额亦都第三子车尔格一支。在她之前,钮祜禄氏一族已经出了不少皇后,在清朝算是极为显赫的大族了。
孝贞显皇后的曾祖父策普坦,官至陕西延绥镇总兵官,祖父福克精阿官至西宁办事大臣,父亲穆扬阿官至广西右江道。孝贞显皇后为庶出,其母亲为姜氏。
另外,孝贞显皇后的亲姑姑是郑亲王端华的嫡福晋,端华又是咸丰原配孝德显皇后的舅舅。还有端华的女儿嫁给了清朝唯一旗人状元崇琦,二人所生的女儿又是同治原配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这也是后来慈安太后,力挺阿鲁特氏成为皇后的原因之一。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咸丰成婚不到两年的原配萨克达氏病逝,咸丰即位后追封为皇后,册谥孝德皇后。自己即位可是原配却去世了,后宫没有皇后可不行,于是在咸丰二年的选秀中,咸丰又为自己物色了新的皇后人选,即今天的主人公钮祜禄氏。
钮祜禄氏一进宫,就被咸丰封为贞嫔,一来就是一宫主位,可见咸丰早有继续提拔她的意思。而著名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也在这次选秀中入围,初封为兰贵人。
不过,咸丰并没有多么关注兰贵人,而是一心想着将钮祜禄氏扶正。于是就在钮祜禄氏入宫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晋封她为贞贵妃。嫔和贵妃之间原本还隔着一个妃位,但咸丰直接越级晋封钮祜禄氏,既说明他迫不及待为后宫定下管理者,也证明钮祜禄氏的确很出众。
而就在晋封贵妃的十余日后,咸丰就正式册立钮祜禄氏为皇后。如此一来,从嫔到皇后,钮祜禄氏就只用了四十天,晋升速度惊人,也使得她成为清朝晋升速度最快的继后。
在立后诏书中,咸丰这样说:
“咨尔贵妃钮祜禄氏。教秉名门。庆贻勋阀。叶安敦而禔福。应地时行。本淑慎以流徽。伣天祥定。在昔虞廷慎典。肇传妫汭之型。周室延厘。必本河洲之化。既宜家而作则。当正位以称名。兹以金册金宝。立尔为皇后。”
在钮祜禄氏从嫔一路晋升至大清皇后的期间,叶赫那拉氏还仍然保持着贵人的身份。直到咸丰四年,她才晋封为懿嫔。咸丰六年,她为咸丰生下长子载淳,得以晋封为懿妃。第二年又晋为懿贵妃,可见她完全是母凭子贵。
咸丰临终时,膝下只有载淳一个儿子,于是他顺理成章继承了皇位。载淳即位后,身为嫡母的钮祜禄氏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叶赫那拉氏作为生母,被尊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由于皇帝年幼,两宫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因天花驾崩,由于同治无子,所以两宫皇太后拥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继位,即光绪帝,仍由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
光绪七年,慈安太后病逝,享年45岁。经后来宣统朝加谥,慈安太后最终谥号为“孝贞慈安裕庆和敬诚靖仪天祚圣显皇后”,简称“孝贞显皇后”。
一直以来都有人说,其实慈安太后不受宠,真正受宠的是慈禧,所以她才敢压制慈安,甚至毒害她。关于这种说法,真是一个字都不能相信。这里包括两件事,一是慈安和慈禧谁更受宠咸丰宠爱,二是慈禧是否真的一直压制慈安,而后者不敢反抗,甚至最后害死了她。那么笔者就针对这两件事说说。
首先要说的就是咸丰更喜欢谁,其实从咸丰当初一眼就看中慈安,并以最快速度将其扶正,就已经可以看出来,他对慈安是非常满意的。而慈禧全靠运气好,为子嗣稀薄的咸丰生了个儿子,如果慈安生下嫡子,那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咸丰在位期间,国家内忧外患严重,他常常因心情不好拿嫔妃或下人开刀。每当这个时候,都是皇后负责规劝,史书记载:
“妃嫔偶遭谴责,皆以中宫调停……”
咸丰见国家日益衰弱,自己却没中兴的本事,更加找不到地方发泄,于是就写了“且乐道人”四个字,并悬挂在寝殿内。本来大家对当前局势都忧心忡忡,看到皇帝自暴自弃,更是人心惶惶,可谁也不敢去劝。
唯有皇后既明白皇帝的烦恼,也理解群臣的无奈,便去规劝咸丰,然后命人将“且乐道人”取下来。咸丰能够听进皇后的话,并且同意她的决定,就足以证明他很是信任皇后,这些都是慈禧当时做不到的。
还有就是咸丰在世时,考虑到儿子载淳还小,所以就选了八位心腹重臣为顾命大臣。而为了制衡这些顾命大臣,咸丰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提高慈安的权力。
于是他在临终时,将“御赏”印章交给了慈安,又将“同道堂”印章交给皇太子载淳,但因为载淳还小,就由其生母慈禧暂时保管。注意,要不是因为载淳还小,慈禧根本碰不到这枚印章,而咸丰之所以放心交给她,也是因为信任皇后,不担心她兴风作浪。
那么接着就说说,慈禧是不是真的压制慈安这件事。我们看影视剧的时候,总会发现慈禧是强势的,而慈安比较懦弱,可历史上的慈安虽然看上去柔柔弱弱(只是因为身体不好),但并不能证明她没有政治才干,举几个例子。
其一,在《清宫遗闻》中有记载:
“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
就是说慈安和慈禧一个“优于德”,一个“优于才”。慈安见慈禧有才,便愿意将许多小事交给她处理,但要是遇到国家大事,慈禧也是做不了决定的,就必须要等慈安太后拍板才行。
大事慈禧做不了主,一个是因为慈安太后正室的身份,另一个是因为群臣也更加信服慈安太后。早在当初只有慈安敢规劝咸丰的时候,群臣就见识了她的贤明和智慧,如今在新帝年幼的情况下,慈安太后是十分具有威望和凝聚力的。
至于慈禧,当初咸丰还在时,曾因其工于书法,让她代自己批阅过奏章,甚至允许她发表自己的意见。当时就有许多大臣对此十分不满,可见在大家心中,还是慈安更具威望。
还有,像为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优秀的大臣赐爵位,也都是出自慈安太后之意,因此当时民间有“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的说法。如此看来,慈安太后在当时就是最具话语权的人。
其二,都知道安德海是慈禧的心腹太监,他也仗着有慈禧的宠信,不将宫规放在眼里。清朝有规定,太监不能出宫,否则杀无赦。安德海无视宫规,不仅出宫还招摇过市。
途径山东时,山东巡抚丁宝桢将安德海拿下,并迅速上奏朝廷。慈安一听说,立马下令按照祖训就地正法,朝中上下无不称快。从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慈安太后处事果断,绝非性格懦弱之人。
而不管慈禧之前多么宠信安德海,在这件事上,她也做不到对其包庇袒护。也就恰好说明,慈安在的时候,对慈禧是具有震慑作用的,而不是像电视剧里那样反着来。当时慈禧能做的,就是一定要与慈安搞好关系。
其三,同治十一年,17岁的同治帝到了要立后的年纪了,为此两宫皇太后都十分操心。在这件大事中,慈安支持崇绮的女儿阿鲁特氏,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不过阿鲁特氏“孝敬性成,温恭夙著”,也的确是皇后的极佳人选。
可慈禧因为阿鲁特氏与慈安的关系,不愿意选她,反而看中出身名门的富察氏。慈禧不敢强行违逆慈安,慈安也觉得应该尊重慈禧,所以二人最后决定,还是让同治亲自决定谁当自己的皇后。
同治虽然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但嫡母慈安一直对他视如己出,同治也十分尊敬嫡母。最终,同治选择采纳嫡母的意见,决定立阿鲁特氏为后。看看,慈禧作为同治生母,连个决定儿媳妇的权力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慈禧有能力压制慈安,那么同治的皇后就不会是阿鲁特氏了。同治选择阿鲁特氏,除了他自己可能也看中了对方,却也证明嫡母在他心中,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毕竟按理来说,谁都会对亲妈偏袒一些,可同治没有,只能说明慈安这个嫡母做得相当合格。
所以历史上的慈安太后,根本不可能遭到慈禧的压制,《清宫遗闻》也有记载:
“慈禧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
这些都是非常合理的,古代嫡庶有别,慈禧就算野心再大,也不敢明目张胆与慈安对立。加上慈安深受朝臣信服,更有同治帝的尊重,她没有欺负慈禧就不错了。
还有说慈安是被慈禧害死的,这一点想想也知道不太可能。其实根据清宫医案记载,慈安在刚进宫时,身体就不是很好。而在《翁同龢日记》,详细记载了她去世的整个过程,再根据这个过程的记载来看,可以知道慈安实际上亡于脑血管疾病。
而且她最终病逝还不是因为突发,其实此前已经有过两次病史,一次在同治二年,一次在同治八年。也就是说,她这个病随时可能再复发。当时正好慈禧生病,慈安不得不一个人垂帘听政,或许由于压力太大,所以导致复发去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总之,就是因为后来慈禧独揽大权,野心暴露无遗,才让后世产生了无限联想,传出这一系列的阴谋论。久而久之,大家反而忽略了慈安太后真正的历史影响力,成为大家印象中弱势的一方,可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