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庄,即汉明帝,初名刘阳,字子丽,东汉光武帝刘秀第四子,生母是光烈皇后阴丽华,东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共18年。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庄初封东海王。建武十九年,立为皇太子,建武中元二年二月,即皇帝位。明帝即位后,一切遵奉光武制度。汉明帝提倡儒学,注重刑名文法,为政苛察,总揽权柄,权不借下。他严令后妃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对贵戚功臣也多方防范。对外致力消除北匈奴的威胁,命窦固带兵征伐,令班超出使西域各国,设置西域都护,将佛教引进中国。在位期间,招抚流民,救济贫农,兴修水利,使得吏治清明,境内安定,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刘庄及其子汉章帝刘炟在位时期,史称“明章之治”。永平十八年(75年),驾崩于洛阳东宫前殿,时年48岁,庙号显宗,谥号孝明皇帝,葬于显节陵。
轶事典故
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刘庄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刘庄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侯、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刘庄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人物评价
总评
刘庄性褊察,就是脾气暴躁。他的性格根本不象父亲光武帝和母亲阴丽华。但刘庄确实是一个非常勤政的皇帝,史载“乙更尽乃寐,先五更起,率常如此”,驾驭下有术,大权不旁落。即位后继续执行了光武帝的休养生息政策,他的为政风格和清世宗雍正帝很接近,都是对手下的官吏非常苛切,对百姓却恰好相反。魏文帝称“明帝察察,章帝长者”。刘庄用王景治黄河,直到东汉末黄河也没决口,有惠于民。
历代评价
华峤:“世祖既以吏事自婴,明帝尤任文法,总揽威柄,权不借下,值天下初定,四民乐业,户口滋殖,中兴以来,追踪宣帝,以锺离意之廉淳,谏争恳恳,常以宽和为首,以此推之,难得而言也。”
薛莹:“明帝自在储宫,而聪允之德著矣,及临万机,以身率礼,恭奉遗业,一以贯之,虽夏启周成,继体持统,无以加焉,是以海内乂安,四夷宾服,断狱希少,有治平之风,号曰显宗,不亦宜乎。”
傅玄:“肃矣孝明,杖法任刑,勤综万机,察下以情,未弘道治,用致太平,专信俗儒,非礼之经。”
范晔:①“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而钟离意、宋均之徒,常以察慧为言,夫岂弘人之度未优乎?显宗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备章朝物,省薄坟陵。永怀废典,下身遵道。登台观云,临雍拜老。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②“显宗丕承,业业兢兢。危心恭德,政察奸胜。备章朝物,省薄坟陵。永怀废典,下身遵道。登台观云,临雍拜老。懋惟帝绩,增光文考。”
杜佑:“明章之后,天下无事,务在养民。至于孝和,人户滋殖。”
苏辙:“黄帝、尧、舜,寿皆百年,享国皆数十年。周公作《无逸》,言商中宗享国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国五十年。自汉以来,贤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西汉文帝二十三年,景帝十六年,昭帝十二年。东汉明帝十八年,章帝十三年,和帝十七年,唐太宗二十三年。此皆近世之明主,然与《无逸》所谓‘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従’,“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者,无以大相过也。
钱时:“明帝尊师之意,其礼文亦可谓盛矣。因念孔孟皇皇于春秋战国,而卒不遇于斯时也。而有真儒,洞明正学,引其君于当道,则其所进,岂鲁定哀齐宣梁惠之比哉。桓荣为帝者师,屈天子之尊,推崇敬礼,无所不备,而卒无以发扬圣教启迪君心,使斯道大明于天下,身被恩宠,徒为文具。良可嗟夫。”
徐钧:“大学师儒多讲论,东平礼乐正修明。不知佛法缘何入,却向斯时教大行。”
朱元璋:“人主不以独见为明,而以兼听为聪,通于人情,明于是非,则聪明得其正矣。若屑屑于细故,则未免苛察。上苛察则下急迫,反有累于聪明也。”
李光地:“至孝明,始锐意兴复礼乐,虽止皮毛,然已能使人尚名节。可见礼乐之功大。”
梁启超:“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厉名节,为儒学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陵寝墓地
刘庄的显节陵,位于河南省洛阳市邙山以南,俗称“大汉冢”。刘庄驾崩后,起祗园在陵上。陵上可能置有佛教建筑。由此可想而知。当年的陵园建筑是相当宏伟壮观的。显节陵曾经被盗。现陵前留有清人龚松林所立的"汉明帝显节陵"石碑一通。登上冢顶,周围陵墓星罗棋布,非常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