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为什么从明君变成了疯子?孙皓发狂之谜

三国孙皓,是吴国的末代君主。很多朋友都很好奇孙皓为什么从明君变成了疯子?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皓,三国时代吴国人,身份尊贵无比,乃是吴国的第四代君主,其祖父便是大名鼎鼎于三国的孙权,他的君主之位来之不易,其父孙和本是太子后因种种缘故被废,后立孙皓的叔父孙休为太子,孙权逝世后,叔父孙休继位。这样看来,孙皓的君主之位并不是子承父业,而是得自于其叔父孙休了。当时的孙休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子嗣,只是稚子年幼,尚未长大成人,而当时时局实在是太过于动荡,蜀国已被魏国吞并,吴国自身已成为风雨飘摇中的一小舟,无外力可以支援和依靠。众大臣们鉴于当时情势,联名奏请君主孙休,改立继承人,将子改为侄,正是在众大臣的群体谏言声中,孙皓意外的登上了太子之位,而后顺利的继承了吴国的君主之位,成为第四代君主。

孙皓的一生既是荣耀的也是可悲的,荣耀因其地位,可悲也因其地位。他的可悲在于他治理朝政的不专一,在于他不能持之以恒,在于他的反复无常,在于他的暴虐荒诞,吴国前期的治理均毁于他一人之手,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成为了吴国的末代君主,与蜀国一样,最终被曹操给吞并,俯首称臣,过着仰人鼻息的日子,最终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孙皓由明君变成了疯子

历史上关于吴国最后一位皇帝孙皓的记录,让人十分费解,观其前后性格,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是什么让一位好的君主变成了疯子呢?

发狂后的孙皓

孙皓从其叔父手中接过君主之位时,正值刚行完弱冠之礼,长大成人之际,年龄为二十二岁。一个人的一生随着年龄的变化,性格是会有一定变化的,接下来就分别来看看各个年龄层次的主要性格体现,希望从中找寻到一定的规律,可以归纳出孙皓性情大变之原因。

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学习期、创业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时期。那么这四个时期的年龄划分,可以以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进行划分。也就是说第一个时期,学习期是一个人的弱冠之年前,那时候主要以学习为主,心无旁骛。第二个时期,创业期是一个人的而立之年来衡量的,而立之年以前,正值是抱负施展之时,初生牛犊,不怕吃苦不怕劳累,只希望完成给自己设定下的目标。而立之年后,人就会变得懒散堕落,贪图享乐。当一个人到了不惑之年,那么也就将所有看淡了看开了,心中的执念也就慢慢消散了。

孙皓的性格转变正好是介于而立之年这样的一个时间段,三十岁前的孙皓希望达成自己的抱负,治理好吴国,所以他努力的去成为一个好的君主,仁爱、明智、赏罚分明,处处都彰显出一个明君的行为作风。

但当孙皓过了而立之年后,便开始觉得治国不过如此,没有新奇感开始觉得枯燥无味,便希望猎奇享乐,性格开始变得暴虐,冷血,无情,残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孙皓性格发生巨大转变,从而使得吴国提前亡了国。

孙皓怎么死的

首先,孙皓继位,成为吴国的第四代君主,此时晋国的君主是司马炎,当司马炎刚刚继位之时,蜀国已然被灭,晋国朝中对吴国的态度分为了两派,一派主张出兵消灭吴国,完成一统之大业,、而另一派则主张暂不攻吴,因为百姓们在晋国与蜀国的战争中消耗过于严重,现在要给晋国一定的时间修养生息,以便于更好的消灭吴国。这两种意见的相互僵持,使得吴国得以多存活了十来年,而在晋国休整完毕后,便大举攻伐吴国,吴国不敌,其国君孙皓主动请降,作为俘虏回到晋国。

但实际上,孙皓的死更多源于自己的暴政。年轻时的孙皓也曾是怀有一腔治国抱负和理想的有为青年,在孙皓的当政前期,国家被他治理的也是井然有序的,能广纳百姓的建议,修养生息,减少税制,让百姓们过上较为清闲的生活,并且每逢天灾,孙皓能及时命令下属官员发放粮食,减少百姓们因病而死的人数。长期安逸成功的日子让孙皓性情大变,变得奢华荒淫,变得残酷冷血,变得自负骄傲。在他之下,忠臣们纷纷自危,要么叛逃出走,要么被孙皓用酷刑杀死。所以当晋国袭击时,吴国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亡国。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孙皓被俘虏,最终病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