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孩老是喜欢打人是什么原因
1.表示拒绝:
有时候小孩本意想表示拒绝。例如当妈咪给小孩一个东西,他却出现打人行为,可能「只是想要表示拒绝、推开物品,但不太会控制自己的力道跟动作而挥到别人」。
2.觉得好玩:
小孩开心时,可能会把打闹当成好玩的动作,就像「我跟你一起玩游戏」。一旦有类似的打闹游戏并从中得到乐趣,小孩会一直复製这样的游戏经验,但须留意可能愈玩愈过头,越难控制力道而引发负面情绪。
3.负面情绪宣泄:
当小孩发展较多有意图的自主行为后,若遇到挫折事件,负面情绪累积到高点时,可能就会出现攻击别人的行为。
2.小孩老是大人家长怎么处理
1.打人是想表示拒绝:
如果只是「想要拒绝而挥手,却不小心打到人」,建议这个时候大人不要过度放大「你在打我」这件事。只要说「喔~你不想要~」,说出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即可。等小孩多可藉由语言来表达需求以后,可以跟小孩说:「你不想要喔~那你可以告诉我。」,给予孩子替代性策略来取代打人行为。
2.打人是因为觉得好玩:
两岁以前的小孩玩的时候大多不会控制力道打人,大人有2件事要注意:
(1)设定「玩的方式有哪些被禁止」:如果放任小孩玩闹时打人,小孩会把打人这件事当成游戏的经验而学起来,所以需要设定适当的游戏方式界线。
(2)不要有太夸张的反应:如果大人用很夸大、有趣的反应来回应孩子打人的行为,小孩会觉得「大人的反应很好玩」而持续出现打大人的游戏行为。
那么该怎么做呢?建议跟小孩玩时,如果看到小孩准备要打人了,可以把小孩的手拿来改成轻轻摸大人或是设计其他游戏方式(如:give me five);当小孩可以藉由口语表达需求以后,大人可以跟小孩说:「你想跟我玩喔?可是我不喜欢你打我耶!我们来give me five。」注意!要帮小孩先说出他的需求「你想跟我玩」,让小孩觉得自己有被理解,反应也要尽可能维持平静。
3.打人是宣泄负面情绪:
(1)预防:攻击别人、打人其实就是「累积情绪的爆发」。如果已经观察到小孩在生气,要先让小孩冷静下来,把小孩带离现场到较安静的角落,避免环境再持续引发小孩的情绪「触景伤情」,可以跟孩子说:「你现在生气了,我们先去其他地方冷静一下」大人可视情况陪在小孩身边,也可保持一点距离,但要注意此时不要急着说太多道理,因为小孩在气头上,理智断线,可能会演变为「大人愈讲,小孩愈气」。
大人可以在旁边观察孩子的情绪强度是否有降低,如:不哭的频率变多了、开始观察周围环境或大人的反应时,表示小孩比较冷静了。这时候大人可以说:「你冷静完了吗?你冷静完了,就过来抱抱。」先安抚小孩的情绪,等小孩冷静后再慢慢讨论,也就是「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2)来不及预防,已经被打了:如果小孩已经生气打人了,大人尽量不再让小孩成功攻击第二次。打了一次没制止,有时候会再出现第二次,小孩会觉得「打人可以被接受,我可以打爸爸妈妈。」所以当小孩第一次打人后,大人可以抓住小孩的手,用平静的语气跟小孩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是你不能打我。」如果小孩继续攻击,可以继续抓着他的手,跟孩子说:「你不喜欢我抓你的手,我可以放开,但如果你再打我,我就再抓你的手」。小孩如果没有形成攻击的成功经验,可逐渐降低攻击行为的出现。
(3)关係修復:当事件讨论完后,要记得修復关係,让孩子感受到与大人的关係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重要的是,当次事件处理完,以后也不要再翻旧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