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什么容不下开国功臣裴寂呢?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李世民坐在龙椅上正御览群臣呈上的奏疏,忽见一条奏议揭发裴寂谋反;李世民愣了一下,起身踱步……将如今朝堂的形势在脑中过了一遍……暗想:“这也许是个机会!”于是回到龙案前大笔一挥,写下了裴寂的四桩罪,将其流放静州……
?李世民依靠玄武门之变登上帝位之后,作出了两个令人不解的举动:“重用魏征”和“流放裴寂”;魏征原是李建成的首席谋士,曾经多次帮助李建成针对李世民;而裴寂则是唐朝第一位宰相,和唐高祖李渊交好,李渊曾评价其“捐家殉节,艰辛备履,金石不移,”表彰他为开国立下的汗马功劳;
另大家困惑不解的是:李世民既然有心胸、能够不计前嫌重用魏征,又为什么容不下裴寂这样一位开国功臣呢?有人说他是在瓦解李渊的势力,也有人说他是在给刘静文报仇,但是种种猜测均不正确,李世民打压裴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玄武门之变后,众人越发看不懂这位新皇帝的所作所为,人们认为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其说法:
?1.势力说
宰相裴寂是李渊的密友,曾在太原帮助他起兵;李渊称帝之后,每逢临朝,必请裴寂同坐,而且对其言听计从,甚至从来只称“裴监”,不直呼其名;裴寂所享受的待遇,满朝文武无人能及;如今李世民赶走裴寂的是因为他想打击李渊在朝中的势力; 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据《旧唐书》记载,李世民登基之后,继承了李渊制定的尊祖崇道国策,也就是说,父子俩在政见上是高度契合的,他们在朝中的势力没有明显的冲突;第二,李世民杀兄夺位之后,和李渊的关系并没有破裂,李世民至少要顾及到李渊的面子;第三,李渊已经明确表示交出政权,退居后方,不问朝政,影响力非常有限;所以作为宰相的裴寂,只要自己不兴风作浪,于公于私,李世民都不会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而打压裴寂。
?2.报仇说
李世民流放裴寂是为了给刘文静报仇;刘文静是唐朝另一个开国功臣,其战功赫赫,尤其是成功平定突厥,稳定了李唐的后方;关键是他与李世民交好,经常为其出谋划策;可惜的是刘文静被小人诬陷下狱,而裴寂却落井下石,导致李渊将其处死;所以李世民为了给刘文静报仇而打压裴寂;这个说法也不成立,作为统治者来说,李世民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他心怀天下,绝不会因私废公,为了个人恩怨而迫害忠臣。
?3.谗言说
李世民是听信谗言,说裴寂相信自己有“天子之命”,有谋反之心,遂而将其流放;这个说法更是无稽之谈,以李世民的英明,他会看不出裴寂的为人,却相信小人之言?
以上种种说法均不成立,李世民到底为什么打压裴寂呢?我们可以从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看出端倪。唐朝初期,由于隋炀帝曾经的暴政,天下大乱,人口锐减、民生凋敝;李世民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皇帝,下决心改变这种现状,再说他的皇位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若不干出一番政绩来,恐怕将遭到万人唾骂;
当然李世民本身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他意识到只有广大农民生活有保障,皇权才能更稳固,于是他从这方面入手,调整方案,采取减免赋税等利民决策,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如此起到了很好的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效果;经过李世民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家的经济得以恢复;文化渐渐兴盛,世间呈现一片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开启贞观之治使得我国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由于这个了不起的成就,李世民被称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英主,其治绩被后世永为传颂;
要完成“贞观之治”,仅李世民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领导班子;李世民最成功的一点就是,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他广罗人才,并从谏如流;而且非常难得的是,李世民用人不计出身、不问恩怨,比如魏征曾议请李建成谋杀自己;尉迟恭乃铁匠出身,又是降将,但他们都受到重用;
反观裴寂,没有过人之才、带兵打仗又不行,总在朝堂倚老卖老,最重要的是他还身居要职,这样的人留在朝堂将会严重影响团队运作,阻碍“贞观之治”的进程;裴寂获罪后,李世民曾对他说:你的功劳、才学,都不足以拥有今天的地位,只是凭借太上皇对你的恩宠,才位居第一。
?说到这里,事情已经很明白了,李世民打击裴寂的根本原因是他想优化整个朝堂,提升领导班子的工作能力,以便顺利地开展“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奠定了唐代274年的基业,给后来的开元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李世民善于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产生的原因,又是其最突出的表现之一;他在这方面的策略和态度,包括不计前嫌地重用有才之人、知人善任、虚怀纳言、从谏如流,均为后来历代有为君王所力图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