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对于宝黛二人的婚事,贾母真的有心无力?

宝黛之情的每一丝情愫,都牵动着万千读者的心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知秀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不谈高鹗所续后40回,只看前80回曹公文笔,其实整个贾府上下,皆认为林黛玉就是未来的宝二奶奶。

于是乎,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中,王熙凤借着吃茶的机会,打趣林黛玉“吃了我们家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黛玉低头脸红,一声儿不言语。

脂砚斋亦有批语: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

再看第66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小厮兴儿在跟尤二姐、尤三姐分析贾府内部情况时,亦曾提到了贾宝玉的亲事,彼时尤二姐开玩笑要将尤三姐许给贾宝玉,兴儿正言道: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

纵观全书,何曾看到有关“金玉良缘”的内部舆论?所以千万不要说“金玉良缘”截胡了“木石姻缘”,这种说法极其幼稚。

而问题在于,既然贾府上下皆认定林黛玉就是未来的宝二奶奶,而作为宝黛爱情的坚定守护者的贾母,为何一直不定下两人的亲事呢?

其实不止读者担忧,林黛玉之丫鬟紫鹃更是时刻将这件事放在心头,并于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忙玉”中劝谏了林黛玉这么一番话:

紫鹃笑道:“到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上无父母,下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俗语说:‘老健春寒秋后热’。倘或老太太一时有个好歹,那时虽也完事,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第57回

紫鹃的担忧很切合实际,当年贾敏去世后,贾母极力要求将林黛玉送到京都贾府,包括其后林如海病逝,林黛玉彻底成了孤儿,也是贾母亲自让贾琏送黛玉回姑苏,而且反复叮嘱贾琏:一定要将黛玉原模原样地带回来!

黛玉此时已然成了孤儿,贾母既主动承担起“监护人”的责任,那么必然要对林黛玉未来的婚姻做主,所以《红楼梦》第55回,王熙凤算计荣国府未来几年的花销,在计算到林黛玉的婚事时,她称:宝玉和林妹妹,他两个一娶一嫁,可以使不着官中的钱,老太太自有梯己拿出来。

换言之:整个贾府的子孙,迎春、探春、惜春、贾宝玉这些人的婚事,贾母或许不能“独裁”,唯独林黛玉的婚事,贾母可以直接拍板,因为她是林黛玉的“第一监护人”!

所以紫鹃很担心,因为贾母已经快八十岁的高龄了。常言道:人活七十古来稀,贾母万一哪天突然睡梦中驾鹤西去了,那么林黛玉的婚事怎么办?贾政、贾赦、王夫人等人固然看在亲戚面子上,会给林黛玉寻个好婆家,但必定没有贾母上心!

紫鹃口中的“只怕耽误了时光,还不得称心如意呢”,正是这个意思。

可问题在于,贾母并非铁了心要将林黛玉嫁给贾宝玉,当然,我们并不怀疑她老人家一定要给林黛玉找个好婆家,好丈夫的决心,但这个婆家是不是贾家,丈夫是不是贾宝玉,她还在犹豫。

很多读者看待宝玉、黛玉的婚事,喜欢带着现代思维,觉得贾宝玉和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两人关系又那么好,贾母都看在眼里,就应该撮合他两个,这种逻辑思维本身大错特错。

在封建时代,儿女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儿女自己是没有选择婚姻的权力的,一切皆凭父母长辈做主。

所以,在林黛玉的婚事上,贾宝玉有多喜欢林黛玉不重要,林黛玉有多想嫁给贾宝玉,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贾母的决定:我让你嫁谁,你就得嫁谁!笔者来举一个对比的例子:

错误的思维:林黛玉喜欢贾宝玉,贾宝玉喜欢林黛玉,贾母撮合两人在一起,就是好人,不撮合两人,就是坏人!

正确的思维:贾母给林黛玉安排婆家,林黛玉愿意,她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林黛玉不愿意,死活要嫁给贾宝玉,她是个离经叛道的坏孩子!这才是封建时代正常的道德舆论逻辑。

而也正是因为封建时代家长对孩子婚姻有着绝对的把控权,贾母不可能像今天的家长一样,觉得林黛玉喜欢贾宝玉,就产生“孩子们彼此喜欢就好”这样的人性化思想。

说到底:即便贾母真的促成了宝玉、黛玉的婚事,也是因为她老人家觉得两人合适,想要两人在一起,跟所谓的“宝黛爱情”关系其实不大——贾母终究是封建礼教的坚定守护者,她老人家岿然不动,不会被所谓的爱情击碎心理防线!

所以我们看到,第50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中,贾母看到薛宝琴雪下捧梅的样子实在太美,就动了撮合薛宝琴和贾宝玉的心思:

贾母因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她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薛姨妈度其意思,大约是要与宝玉求配。薛姨妈心中固也遂意,只是已许过梅家了。因贾母尚未明说,自己也不好拟定。——第50回

抛开毫无根据的阴谋论(贾母敲打薛家),和各种莫名其妙的主观猜测(贾母怎么可能不知道宝琴已经求配,她是故意说给薛家听的),单依据《红楼梦》文本而言,贾母是动了求配薛宝琴的心的,也就是说,林黛玉从来不是贾母心中贾宝玉未来妻子的唯一人选。

如果诸君觉得不合理,我们不妨来听听当事人林黛玉的看法,且看《红楼梦》第32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林黛玉曾感慨:所悲者,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

再有第34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中,贾宝玉让晴雯给林黛玉送去两块旧手帕,林黛玉领悟了贾宝玉的意思,再次感慨:宝玉这番苦心,能领会我这番苦意,又令我可喜;我这番意思,不知将来如何,又令我可悲。

诸君请看,林黛玉对自己的未来,始终抱着悲观态度,为何?因为拥有着“心较比干多一窍”的超高智商的林妹妹早已看出:贾母是否铁了心促成自己和宝玉的婚事,这份决心尚待商榷。

所以,我不能百分百认同(亦或者称部分认同)贾母一直拖延着林黛玉、贾宝玉的婚事,是因为忌惮王夫人这样的观点,因为贾母忌惮王夫人的前提,是她老人家已经下定决心要促成“木石姻缘”,可这份决心尚且等待考证,如何能思考到后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