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游记》让唐僧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知秀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徒步走过十万八千里,终于抵达目的地西天灵山,可却因没有钱财贿赂阿傩、伽叶两位使者,被授以无字真经,幸燃灯古佛点拨,这才发现被骗了,刚知道这件事时,孙悟空是很愤怒的:
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掯财作弊之罪。”——第98回
包括我们读者看来,阿傩、伽叶这两个使者利欲熏心,为了报复唐僧师徒,公报私仇,故意用白本敷衍,佛祖应该惩罚此两人才对。
可当孙悟空真的将此事捅到佛祖跟前,如来的反应非常迷惑,他讲了一个故事,又阐述了一个“真经不可轻传,不可空取”的道理: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十三升米粒黄金白银,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第98回
抛开如来佛祖的身份,单看这段话,就不是一般心机的人能说的出来的,很像是领导的说话艺术。
孙悟空来找如来兴师问罪,如来他既没有明确点出“不给钱不给真经”这个交易原则,也没有明确批评阿傩、伽叶两人的公报私仇,完全是“和稀泥”。
说完这么一段不咸不淡的话,如来就指示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部与他,来此报数。
这就是领导,说话总是这么滴水不露,一直回避“到底给不给人事”这个核心争论点,将这个矛盾继续扔给阿傩、伽叶和唐僧师徒,让他们自己商量去。
最终的结果就是,到了藏经阁,阿傩、伽叶两人再次索要人事,唐僧无奈,只好将化斋用的紫金钵盂当作礼物送给两人,这才换来了真经。
而由之延伸,《西游记》虽是写神魔一类,可字里行间都是人情事故,不论是天庭,还是西天,亦或者妖界,他们也都是需要香火、金银作为物质生存资料的。
比如玉皇大帝,就曾因路过凤仙郡,刚要吃斋天素供,被上官正掀翻,于是雷霆大怒,让凤仙郡整整三年不下雨;西天灵山,佛祖讲经超度,亦要金银供奉;甚至妖精界,都是需要金银才能生活的,比如第89回,黄狮精举办钉耙会,让小妖们拿着二十两银子去采购,买猪买羊......
吴承恩借此影射的是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像玉帝、佛祖这样的大boss,也需要物质资料才能生活,可他们不用自己种地织布,而是接受良民百姓的供奉。这不就是古代的皇帝吗?自己高高在上,接受百姓的各种丁税、户税、土地税、农业税,甚至强迫百姓服徭役、兵役,并自诩保护着这一方土地......
而具体反映在“索要人事”这件事上,阿傩、伽叶就像是借着公职对过往官员进行揩油的小人物,这一点在古代官场上再常见不过了。
最典型的比如《金瓶梅》中,西门庆派来保、吴主管去东京给蔡太师送生辰担,在大门门前受阻,暗暗递给门卫三人每人一包银子,这才能换来门卫的好脸色,还要给太师府翟主管三十两白金、一对儿南京尺头,这才能敲开蔡太师的大门。
而再细化一番,唐僧师徒不同于普通人,他们即将是佛门中人,佛祖传经给他,其实是给佛教传道,不应该为难他,反而应该多多帮助,这才符合佛家的根本利益。
这一点燃灯古佛看的就很清楚,所以他知道阿傩、伽叶传了白本,立刻命白雄尊者追上唐僧师徒,揭开白本的真相,让唐僧师徒赶紧回来。
阿傩、伽叶只想着自己的那点子利益,不顾佛家前途,如来肯定是不喜的,但当着唐僧师徒的面儿,责备自己手下人贪财,必然不合适,所以扯了一段不咸不淡的话,将此事敷衍过去。
可叹的是,阿傩、伽叶到底没明白如来的敲打,回过头又问唐僧要人事,在拿到紫金钵盂后不撒手,其余尊者都看不下去,纷纷指责:
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须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第98回
所谓的西天极乐世界,终究是理想中的象牙塔,现实中哪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