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在词史上地位很高,尤其是在怀古词中,甚至被誉为是“第一首成熟的怀古词”,那么到底好在哪里能被如此赞誉呢?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古今词话》中也曾记载这样一桩本事,“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唯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当时有三十多个文人同时写了“金陵怀古”词,但只有王安石这首卓尔不群,匠心独运而成为“绝唱”,甚至连词中圣手苏轼,读完之后也惊佩不已,赞叹为“野狐精”。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后世之中,大家对王安石的这首词,评价都非常之高。
王安石这首词,大致作于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秋季,其时王安石出任江宁知府,但是,当时的北宋王朝并非一片太平,朝廷内外均存在着不小的矛盾,国家之外,西夏和辽国虎视眈眈,对北宋构成极大的威胁,但是国内统治者却愿意向他们输送大量岁币以求得一时安稳;国家之内,统治者骄奢淫逸,人民生活在沉重的赋税剥削之下。在这种内忧外患的背景下,王安石登高远眺,俯仰古今,不觉触发了的无限情怀,于是写下了这首作品。
然而《桂枝香·金陵怀古》初看起来,和一般登临怀古之作类似,整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怀古抒情,似乎并无出奇之处,那么这首词为什么会成为金陵怀古的绝唱呢?不妨先将此词的五点妙处总结如下,然后我们再来赏析全词,或许就能明白,为何王安石的这首《桂枝香》,得到的赞誉如此之高。
第一,这首词写景壮丽宏伟,气象开阔,词人将那种登高壮观、胸襟开阔的情怀表现地淋漓尽致,所展现的景象,有实有虚,有浓有淡,且旷远雄健,非“小园落红”之类可比,堪称一幅绝妙的金陵风景画卷,让人一读之下,印象深刻;
第二,整首词章法井然有序,起承转合,有文章的妙处,读来酣畅淋漓;
第三,用典贴切自然,丝毫没有停滞之感,化典故于无形,为己所用,让全词内涵更为丰富;
第四,在艺术风格上摆脱了五代花间的纤细浓艳词风,沉郁苍茫,有着极大的独创性,影响了后世苏轼等人的豪放之作;
第五,在思想感情上一扫五代时只在词中展现个人情趣和哀愁的“小资情调”,而是立足于国家民族的前途,抒发了一位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情怀,有着改革者的大担当和爱国者的热情。
我们来看全词。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小注:“征帆”,一作“归帆”;“衰草”一作“芳草”。
开头三句便见气象之不凡,“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登高望远以抒情,本就是中国文人经常使用的方式,王安石此处,亦是以此为开篇,将我们置身于一个广阔的视野中,而且词人明确表示正逢晚秋时节,要知道秋天本就萧索,而晚秋之时,更是一片肃杀了,这样的景象,本就有满目沧桑之感,而此处的地点,又是在金陵这个古韵悠长的地方,金陵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四国的古都,这样的地点,本身便有怀古的味道。
那么词人看到了什么呢?
首先展现的是“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因为站得高,所以能够纵目千里,滚滚长江犹如一条绸带,向东流去,两岸峰峦重重,相映成趣。“簇”本是箭头,这里用来形容两岸青山相对而出,挺拔险峻,颇为新颖形象。
接着又看到“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长江中来往的船只,穿梭于夕阳之中,一阵西风吹来,只见岸边酒楼上高悬的酒幡随风摇摆。在这一个镜头中,词人为我们描绘了几种典型的事物,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人文景观,如征帆、残阳、西风、酒旗,北宋商业发达,长江作为航运枢纽,来往船只众多,自然是实写,而两岸多酒楼,也可见商业的兴旺,然而,词人将这种典型事物置于西风、落日之中,便自带一种凄冷之感,李白写“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着很深的历史沧桑感,王安石此处,多少也让人感到惆怅。
之后说词人又说,“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彩舟”无疑是供人游玩的船只,难道江面上既有商船,又有游船吗?其实只要我们细细思考一下,或许就能在词人简练的语句中,找到答案,那便是:彩舟众多的水面并非是在长江,而是在秦淮河上,而此时已经由傍晚进入到了夜晚中。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是“星河”了,秦淮河畔的繁荣,亦是象征商业及城市生活的昌盛。而王安石在上片结尾用了“画图难足”四个字来总结,可见词人登临所见之景,是多么繁荣和兴盛,即便是图画,也有难以表达的地方。而我们看王安石,却用这样凝练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金陵登高所见的景象,可见其如椽的妙笔,的确令人佩服。
上片以写景为主,下片就转而为抒情了,这也是回应了题目“金陵怀古”的主题。词人在下片开头写道,“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金陵是六朝古都,可就是在这个地方,当时的统治者们,过着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所以最终他们国破家亡,被其他统治者所替代,而不久之后,这一历史悲剧,又再次上演,这样繁华又衰落,循环往复的规律,足以令人发出长长地一叹!
在这思接千古的背景下,词人又感慨道:“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千古”二字,具有遥远的时间感,“凭高”二字,又具有广阔的空间感,在这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中,词人思考着六朝兴衰往复的历史,不禁多了几分沉重,亦多了几分超然,因此带给人的,是可以荣辱皆忘的情怀。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更是两句幽渺沉郁的感叹,六朝的历史,已经随着那滚滚长江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展现在眼前的,只有那幽冷的烟雾,那衰老的枯草,在朦胧中呈现出一派没有丝毫生机的绿色。从这两句中,我们是能够看到词人沉重的忧虑之情的,因此才有最后三句那沉痛的长叹。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杜牧在《泊秦淮》中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诗,“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王安石此处便是化用诗意。相传《玉树后庭花》是陈朝的亡国之君陈叔宝和张贵妃所创,极尽奢靡之能事,陈叔宝更是一位骄奢淫逸的昏君,所以《玉树后庭花》之曲,往往与亡国和奢靡挂钩,词人在这里提起此曲,其实隐含着无比的担忧和焦虑之情,他知道,一旦统治者骄奢淫逸起来,那么,国家倾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这就显得非常沉重了,词人以此结尾,无疑也能引起读者的一声慨叹。
后来果然,北宋末年,内忧外患达到极致,发生了耻辱之极的靖康之变,北宋也在金人的马蹄下,灭亡了。倘若王安石看到这样的一番景象,一定也会无语凝噎,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吧!
《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的妙处,不仅是在艺术上的成就,更是在思想感情上的深邃和幽深,词人将写景、抒情、怀古、借古讽今融于一词,凝练深刻,的确是一首难以超越的绝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