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秦惠文王和商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惠文王都已经把商鞅被处决了,秦惠文王为什么不废除商鞅变法?
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诛杀商鞅,秦惠文王的这个举动,让秦国的旧贵族们乃至其他六国的人都觉得:秦孝公的去世可能就意味着,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面临人亡政息的局面。
尤其是秦国的旧贵族们都以为,自己复位的机会肯定来了,但是实际上并没有,那么这其中到底都有哪些的缘故?
图片:商鞅被诛杀剧照
一、商鞅的成败
在战国时代,秦国的大军被其他六国的人视为一群虎狼,而秦国人也被视为一群热爱战火的战争狂,这一切原因就在于当年的商鞅变法。
1、世卿世禄
儒家的学者们时常会提到这样的典故,来激励底层社会的草根们要拥有逆袭的愿望,比如商朝的伊尹出身于奴隶,但是因为有见识而且读书多,最终成为了商王的宰相。此外还有姜子牙的传说,不得志的读书人姜子牙因为有理想、有追求,最终成为了辅助周朝的贤臣,并且还被周武王册封为诸侯。
其实这些例子都只不过是毒鸡汤而已,因为历史上的伊尹和姜子牙绝对不可能出身于社会的最底层,原因很简单,在夏商周三代的社会,一直都是尊奉世卿世禄的规矩。
比如商纣王当年因为喜欢身边的奴仆,而册封了这些奴仆,给了他们官职,结果,这些行为也成了罪行之一。武王伐纣提到的商纣王的罪名,就有这一点。
从这点来看,在当时的社会,破坏世卿世禄这个规矩就是绝对的冒天下之大不韪,是不会被允许的,所谓的世卿世禄,可以理解成:爵位、地位、财富世世代代的传承。
在这样的环境下,底层想要逆袭、想要翻身,就只有一种可能:做梦。
图片:商纣王处理政务剧照
2、商鞅的改革
这样的政策,导致老百姓对于国家成败的觉悟性并不高,因此在春秋时代,参加战争往往是贵族老爷们的事情。有的学者认为:参加战争是一种荣耀,因此不允许平民参加。其实这种说法未必适合当时的情况。真实的情况极有可能是,老百姓即便当兵也没有任何积极性,闹不好还会想尽办法陷害自己的长官。
《诗经》里面,有这样的一首诗歌记载了西周初年的一场战争,这首诗歌讲的是周公平定了一场叛乱,以一个周朝老百姓的口吻写下,大意是我们老百姓到底招谁惹谁了?为什么打仗的时候要让老百姓去当兵?去送死?单这一点就说明,在春秋时代,诸侯国确实有过动员老百姓的记录,只不过老百姓不热衷而已。
商鞅的改革其实迎合了人性的弱点,人类都有趋利避害的性格特征,为了自己的利益敢于猛打猛上,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就会奉行事不关己的心态。
因此,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做出了这样的决定,秦国的老百姓,不论你是什么样子的出身,只要在战场上有了一定的功劳,就可以凭借功劳向国家兑换房屋土地等一切财富,如果功劳到达一定的级别,还可以获得国家颁发的爵位,成为这个国家的新贵族。
在当时的战国社会里,底层老百姓没有任何途径可以获得逆袭,商鞅的变法让秦国老百姓感受到了福利,同时也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和幸福的曙光。如同现代社会的学生家长以及高三学生,将高考视为自己命运的转折一样,秦国的老百姓也把参加秦军、对外战争,视为改变自己命运的希望。
因此秦国上上下下都成为狂热的战争贩子,在秦国当兵成了最有前途的职业,而秦国的士兵因为有了福利刺激,也变得更加有动力去前线杀敌,这一切就导致其他六国都不是秦国的对手。
图片:上前线杀敌剧照
3、资源的分配
不过,商鞅的计划想要推行,肯定会引起一番血雨腥风,如果秦国打算让草根子弟通过战斗来获得财富和爵位,这就意味着,本来控制着社会财富和地位的贵族老爷们,需要放弃自己所拥有的财富和利益。因此,商鞅在变法的时候遭到很多旧贵族的反对和抵制。
事实上,在商鞅变法的前后,其他国家也有过变法,只不过,这些变法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主要原因就是贵族老爷们对变法的反对态度十分强烈,这迫使诸侯国的君主们不得不废除这些变法内容,商鞅的特殊性在于取得了秦孝公的鼎力支持,最终商鞅变法在秦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商鞅被杀
秦孝公去世以后,新继位的秦惠文王处决了商鞅,但是他却并没有废除商鞅变法的内容,其实他的行为可以很容易理解。
1、权臣之死
熟悉秦国历史的网友肯定都了解,在秦国的历史上,从秦孝公时代以后,秦国的历代丞相都没有好下场,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新的君主上台以后,上一个君主留下来的丞相往往掌握着国家的大权,君主不除掉这样的权臣的话,他们对自己的统治也是十分不利的,就是从这一点来说,秦国的惠文王有必要处决商鞅。
图片:秦惠文王剧照
2、稳定人心
秦惠文王登基的时候,秦国处于政权更替的状态,面对这样的局面,君主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稳定人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收买人心,商鞅在变法的时候得罪了很多秦国旧贵族,杀死商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买人心。
不过,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好处是所有人都有目共睹的,因此,秦惠文王没必要为了讨好旧贵族而重新重用他们,从而导致变法带来的好处消失。更何况,商鞅变法也给秦国产生了一批新贵族,如果废除商鞅的变法,也会导致新贵族的叛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