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也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终的一本,直到清末时期都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其学说处罚点为性善论,护长德治。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十三节
【原文】
滕文公1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
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2也,筑斯城3也,与民守之,效4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5。
【译文】
滕文公问道:“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夹在齐、楚两大国中间。是服事齐国呢,还是服事楚国呢?”
孟子答道:“这个问题不是我的能力所能回答的。如您定要我说,就只有一个主意:把护城河挖深,把城墙筑牢,与百姓一道
来保卫它,百姓宁愿死,也不离去,这样,还是可以试一试的。”
【注释】
(1)滕文公:滕,周朝一小国,故城在今山东滕州西南。
(2)池:护城河。
(3)城:城墙;“长城”的“城”就是“城墙”的意思。
(4)效:献。
(5)则是可为也:可为,还可以有所作为,还可以试一试。不可为,不可有所作为。前者如:“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滕文公下》)“令尹子西喜曰:‘乃今可为矣。’”(《左传·定公六年》)后者如:“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左传·成公十年》)“国多宠而王弱,国不可为也。”(《左传·襄公二十一年》)“国小而逼,族大宠多,不可为也。”(《左传·襄公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