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知秀网小编带您走进秦朝丞相李斯的故事。
《史记》记载: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李斯在临刑前,回头看自己的儿子说:“我还想跟着你一起牵着黄狗,到蔡东门追逐野兔,还有这样的机会吗?”说完父子俩都哭了,最后的李斯下场很惨,不仅本人被腰斩,还被夷三族。回首当年丞相风光无限,而今落到如此下场,不甚唏嘘。
李斯(约公元前 284年—公元前208),李斯是秦朝时期的著名丞相,也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协助秦始皇帝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又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的出发点可以说是直接的,他是个读书人出身贫寒,年幼家境贫寒,面对的不仅是窘迫的生活现状,还有毫无出头之日的那种绝望之情,这是最恐怕的,虽然李斯早早地明白了要奋发,才能够有出头之日,于是他勤奋读书,加上本就天资聪颖,无权无势的他也混得个在楚国上蔡乡村做看守粮仓的小文书的职位。这个职位官职不大,勉强谋生,最起码能够养得活李斯,但是这种枯燥、无聊又毫无意义的工作,让李斯活得如蝼蚁一般。
一复一日的枯燥工作,让李斯在粮仓里反思自己的人生,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仓库里的老鼠而得到了提示。在管理仓库的某一天,李斯在上厕所的时候,看到了厕所里四处蹿动的老鼠,李斯看到厕所里的老鼠,瘦小枯干,吃着粪便,见有人来,吓得惊惶四处逃窜。不禁想起自己粮仓里的老鼠,个个吃得肥肥胖胖,一副养尊处优的模样。感叹一人的处境与环境关系很大,“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于是一狠心辞掉了他在楚国的工作,来到了荀子的门下,让荀子收自己为徒,向荀子学习帝王之术。李斯是荀子门下最出色的学生之一,他和韩非是同学,本来李斯是想在荀子那里学成后,找一个满意的职位,或是荀子能够向楚国推荐他,在楚国官场上谋个一官半职足矣。
没想到,当时的形势变化得太快了,这个时候秦国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诸侯国,秦国屡败韩赵,楚等国,统一天下的必然是秦国,看清了大局面的李斯,毅然决然地从楚国来到了秦国。
李斯来到秦国不久,就被吕不韦看中,吕不韦认为他是一个人才,对他很是赏识,后来吕不韦被驱逐出秦国,秦国的另一个权臣赵高看中了李斯,并将其推荐给秦始皇。李斯无愧于大秦帝国,为何这么说,因为李斯力主先灭韩,秦始皇听了李斯的建议,率先灭韩;在秦始皇兼并六国、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斯为其出谋划策;在制度上,李斯力主郡县制,坚决反对封建制,极大地维护了中央集权的统治;秦始皇出游,李斯都跟随左右,为其保驾护航,可以看出李斯对秦始皇忠心,尊重两人的君臣关系。李斯始终是秦始皇的坚定支持者,也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臣之一。
那么,李斯为什么要背叛始皇?究其原因,李斯变节的原因主要是怯懦与无奈。大家都说李斯是为了利益,有没有想过,李斯已经位极丞相之位,与其说是利益,不如说是牵扯到了一些关乎李斯整个家族的生死存亡问题,个中原因很复杂。
赵高与李斯的曾经多次过招,不能不承认李斯是屈从赵高的而非迎合,李斯的权宜之计,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但是这次背叛带来的后果,不久之后就应验了。不仅是李斯,连同李斯的家人也为他这次的选择付出了惨重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