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注意到没有,绘本的主角除了小朋友之外,就是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比如小熊、小狗、小猫、小兔子……
这些小动物在绘本里是被拟人化了的,都有着小孩子的性格,这会让绘本的小读者们觉得亲切、有吸引力,也更有代入感。
日本「儿童漫画三杰」之一的马场登就创作过一套以 11 只猫为主角的系列绘本,绘本将 11 只猫如孩子般的好奇、善良、勇敢、调皮的性格刻画得十分鲜明,故事以孩子的日常生活经验为基础,描绘得风趣幽默,多年来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
今天要介绍的,就是其中之一的《11 只猫进袋子》。
上篇绘本介绍《11 只猫进袋子》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天气晴朗的一天,11 只猫去郊游,他们排成队出发啦!路上他们看见了很多警示牌,比如「禁止摘花」、「禁止过桥」、「禁止爬树」……
可是这 11 只猫太贪玩啦,越是禁止做什么他们越要做,结果被一个叫呜嘿啊哈的大怪物抓到了他的城堡里,大怪物把 11 只猫关在笼子里,天一亮就让他们干活。后来 11 只猫靠着团结、勇敢和智慧逃脱了出来、打败了大怪物。
在回家的路上,11 只猫来到了一个路口,看到边上竖着一个「禁止过马路」的警示牌,这次,他们有没有违反规矩了呢?
下篇绘本怎么读留意封面封底和扉页。
这本绘本的主角是 11 只猫,封面上就应该画着这 11 只猫排成一队走在乡间小路上的情景。
慢着!数一数,真的是 11 只猫吗?再数一遍,还是只有 10 只啊!
别急,把封底展开来,看到那只举着片荷叶当伞、咧着嘴傻乐的猫了吗?原来这家伙比较淘气,为了摘荷叶掉到队伍后面去啦!
那这 11 只猫排成队要去做什么呢?
扉页记得也要认真看哦:咦!这是迷宫吗?再仔细看看,哦,是一张地图啊!再看下面的字,原来这 11 只猫是要去郊游啊!
待故事讲完,可以再看一下封底,注意到左上角树上的黑影了吗?这个黑影瞪着两只圆溜溜的眼睛,头上还有两个角呢!可不就是那个把 11 只猫抓起来的大怪物「呜嘿啊哈吗」?!原来,他一开始就盯上这 11 只猫了啊!
这本绘本讲述的故事里其实蕴藏了一个道理:
在生活中,我们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不然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但在陪孩子看绘本的时候,爸爸妈妈要把这个道理直白的讲出来吗?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听了刚才的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这篇文章教给我们什么道理?」、「你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
所以在我们当了父母之后,给孩子讲完一个故事往往习惯性得就问出口:
「这个故事教给我们什么呀?」
啊!真是煞风景!
如果想给孩子「正面的引导」,适当得给孩子一些暗示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演变成说教。
我们从小到大听过了无数的道理,还是有很多人过不好这一生,又何必执着于早早就给孩子灌输道理呢?
好的绘本好的故事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滋养,就如同一颗颗种子种在孩子的心田,静待花开也很美好,不是吗?
学习禁止、警示标识
在看完绘本后,爸爸妈妈可以找一些禁止和警示标识的图片给孩子看,先不告诉孩子是什么意思,让孩子自己观察标识上面的图案,猜测标识的意思,最后再揭晓「正确答案」。
在以后的生活中,让孩子多注意观察,找找日常生活中可以看见多少禁止、警示标识,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父母也别当低头族啦,收起手机,陪伴孩子一起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吧,我们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里可是藏着很多美好和神奇哦!
动动手,自己设计禁止标识
看了那么多禁止、警示标识,孩子对于这些标识已经具备一定的辨认能力了。那来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自己设计一款禁止或者警示标识!
孩子们可以参照标准的公共场所的禁止标识循规蹈矩的设计,也可以脑洞大开发挥想象力和创意。
作为绘本的延伸,这也会让孩子觉得更加有趣和好玩。不知不觉间,孩子就记住了很多的禁止警示标识。也许,下次在公共场所,他还会指着「禁止吸烟」的标识,提醒爸爸别吸烟呢!
如果你正好是幼儿园老师,那么,「看绘本讲故事——带孩子认识禁止、警示标识——引导孩子自己设计禁止标识」就是一个现成的教案啦!
看着这 11 只猫的故事,你是不是想到了家中那个「不听话」的淘气小人儿?越是爸爸妈妈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要做得起劲,实在是很让人头疼。
可是换个方式想想,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不管 terrible 2 还是 terrible 3 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有的时候,放下自己的担心和恐惧,适当放宽心、放开手,让这个纯然的小生命去体验和经历独属于他的成长,也挺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