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今天知秀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人对于国家的感情总是非常深的,这是孕育自己长大的一片土地,这是自己成长的证明。也正是因为如此,爱国之心在大部分的人心中都是根深蒂固的思想。但是奇怪的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却存在着一些不是特别爱国的人,比如赵孟便是如此,此人身为宋朝宗室,带着皇家血统,本该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努力奋斗,誓死不屈的,但是在元朝大军来犯的时候,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投降。
赵孟,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是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十四岁时,赵孟因其家世代为官亦入补官爵,并通过吏部选拔官员的考试,调任真州司户参军。
倘若日子如此顺遂下去的话,或许赵孟会不断升官,最终成为宋朝的一代名臣。但是可惜的是,命运对于赵孟而言,却是不幸的,因为他遇到了战乱年代,遇到了王朝的覆灭。南宋覆灭之后,他选择了蛰居在家,苦心钻研学术。
到了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之时,元朝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隐居于江南的宋代遗臣,发现了二十几个著名的人物,而赵孟名列其首,并单独被引见入宫,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忽必烈见赵孟才气豪迈,神采焕发,如同神仙中人,对他非常满意,于是命赵孟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忽必烈看了诏书后称赞道:“说出了朕心中所要说的话。”
后来,忽必烈召集百官商讨刑罚,众人都认为凡贪赃满至元宝钞二百贯者,都应论死罪。然而,赵孟却给出了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样的处罚太过于严重了,并且没有考虑到货币贬值和升值的变化。朝中之人见他年少,又是汉人,认定他不懂得国情,于是不想要接受他的意见。
赵孟自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他直接指出:“刑法是关系到人命的生死,必须分别轻重。我奉诏参与商议,不敢不言。你不讲道理,企图以势压人,这是不行的!”听完之后,人们也不得不开始思考他的建议,而忽必烈更是想要重用此人。
对于忽必烈的重视,赵孟选择了接受,并在后面的日子里为元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为后世的人们所熟知。而便是因为如此,他也引来了不少骂名,因为他帮助的,正是灭亡宋朝之人。当然,对于人们的看法,赵孟并不在意,而这从他的作品《岳鄂王墓》中可以窥见一二。
《岳鄂王墓》赵孟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赵孟认为岳飞的墓地早已一片凄凉,而君王无道朝政腐败,英雄被害的局面早已经为国家灭亡埋下了伏笔。我不想要对着西湖吟诵诗句,因为面对这样的景象,我的心中只剩下了无限的悲哀。显然的,赵孟是对宋朝的举动伤透了心,甚至都不愿意理睬这个王朝的存亡了。而忽必烈的到来,却让他看到了明君之态,也让他沉寂已久的心得到了释放,有了努力的方向,他自然选择了无条件为接受对方的好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