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即宋英宗,北宋第五位皇帝,宋仁宗赵祯养子,他称帝后想要重用苏轼,却被韩琦劝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之孙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后因宋仁宗无子,而过继给宋仁宗为嗣,并赐名为赵宗实。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曙。次年,宋仁宗去世,赵曙即位登基为帝,是为宋英宗。
宋英宗当上皇帝后,继续任用宋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改革弊政,为国选贤;还让司马光全权负责修撰《资治通鉴》,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等的书籍;宋英宗在位期间,与契丹辽国和西夏国没有发生过战争。
宋英宗在没有登基称帝之前,便久闻苏轼的大名,异常仰慕。他即位后,宋英宗想重用苏轼,就将苏轼召入翰林院,准备授予他知制诰(我国古代起草诏书的官职名)。
但是,宋朝时的皇权并不强盛,贵为皇帝的天子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征询宰相们的意见。当时主政的宰相是韩琦,宋英宗问韩琦,让苏轼进翰林院如何?
没想到的是,韩琦却说: “苏轼是能成大器的,今后必然会被皇帝所重用,只要朝廷好好栽培他,那么全国的文人学士都会为皇帝效劳。到那时,人心所向,也就不敢有人对此有异议了。倘若现在突然重用苏轼,天下士大夫恐怕会怀疑他的能力,这对苏轼的成长是不利的。”
宋英宗又问: “那让苏轼修起居注(我国古代专门记录帝王言行的史籍)怎么样?”
韩琦又反对说: “修起居注与知制诰官职性质相同,官品接近,恐怕也不太合适。”
无奈之下,宋英宗只好任命苏轼在史馆(专门修史的机构)试用,以观后效,再作打算。
只是可惜的是,宋英宗寿命不长,只当了四年的皇帝就去世了,宋英宗之后,继位的是宋神宗,而宋神宗积极支持倡导变法的王安石。
苏轼对王安石变法中一些激进措施持反对态度,结果因“乌台诗案”有了一百多天的牢狱之灾,这一巨大打击成为苏轼一生的转折点。
苏轼眼看要被问斩之时。不仅与苏轼政见相同的元老们纷纷上书求情,就连政见不同的一些变法派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王安石当时已隐居于金陵,还专门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
最后,这场宋代的“文字狱”一案因王安石的“一言而决”,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大文豪苏轼开始经历人生与仕途的低谷。
但是,令我们后代极为高兴的是,苏轼正是在黄州写下璀璨夺目、照耀千古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