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秀网 未解之谜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真的吗 诸葛亮知道困难重重为何还要一意孤行

对诸葛亮北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知秀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不是了解兵出祁山困难重重吗?诸葛亮为什么还要一意孤行?

六出祁山历史上只出现了两回

蜀汉北伐在史书记载中共出现了五次,先后历经了8年,分别为街亭之战、建威之战、首阳之战、祁山之战和渭水之战。《三国演义》中详细地描写了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经历,而史料里真正“出祁山”的战役只有两次,即前面提到的街亭之战和祁山之战。而其他三次北伐都是从汉中出发,直接去攻打关中的长安。

诸葛亮如果要兴师远征、讨伐魏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粮草问题。蜀军历来都有两个屯粮之地,一个是成都平原,肥沃但偏远;另一个是汉中盆地,狭小但近便。如果选择后者,便可跨过秦岭直捣长安。但问题是,由于路线的不同,进程中定不可避免地会经过子午谷、斜谷、箕谷以及陈仓小道中的一条。其中子午谷与箕谷地势相对险峻,所以多数情况下蜀军都会选择出兵斜谷和陈仓两条小路。但问题是,汉中盆地屯粮有限,每回运来就只够一个月的军需储备,所以诸葛亮常常为没有军粮发愁,甚至是无攻而返。

而选择绕走祁山,路就更加遥远,虽然道路平坦,粮草始终是个大问题,但为何诸葛亮要“一意孤行”呢,这正是卧龙先生的智慧所在。诸葛亮一生为人谨慎,从不用险,“兵出祁山”适合他的做事理念。

祁山到底有多重要

祁山,位于甘肃礼县,是著名的三国古战场,境内重峦叠嶂,易守难攻,是多个省份的过渡地带,它连通甘肃、陕西、四川的交通咽喉,占据了此地就可以控制南北山脉和河道。可以说是占尽了地理优势。所以历来都是兵家的必争之地。

祁山不但地理优越,易守难攻。而且交通便利、物产丰富。特别是盛产粮食和盐。这两样是行军作战最不能缺少的必备军需。况且在出兵之初,蜀汉便已联合了羌夷,一旦北伐成功,无疑会扩大地盘,壮大蜀汉的实力。

可谁也没料到,首次兴师远征就失了街亭,这对北伐的打击相当大,不但大军实力受损,还让很多归顺的民众遭到了血腥镇压,一旦“正义之师”不再受到民众的拥护,再要出兵就只能一次比一次难了。

屡次失利是战术失当还是另有原因

这时不免会有些人站出来,开始诟病北伐的战略是否得当。诚然,任人唯亲直接导致了街亭之失;对敌方死守估计不足才有了建威之耻;否定魏延弃道出兵的建议促使了首阳之败;李严假传圣旨召回大军毁掉了大好局面。最终在渭水之战中,心力交瘁的诸葛亮病亡在五丈原。

既然北伐是以弱打强,且粮草受限,那北伐战役不打不行吗,诸葛亮显然有着自己的打算。聪明人诸葛亮绝不会妄动干戈,他指挥的五次北伐皆是伺机而行。可谁料“天不灭曹”的魔咒却始终缠绕,不管是司马懿被贬、还是曹军新败给东吴,抑或是蜀汉联合羌夷出兵,最终都无功而返。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夷陵之败后,蜀国的实力已大不如前,蜀汉内忧严重,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心不稳。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树立一个敌人,然后一起去攻打它。而诸葛亮将魏国定位为篡汉的国贼,这就为北伐奠定了正义的基础,同时也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如果长期不战,正统思想就会被慢慢淡化,人们凝聚力、向心力也会逐渐消失。所以出兵北也就伐成为了必然。

况且北伐本就是扰敌之术,蜀汉明知自己实力弱小,仍要骚扰强国,目的就是要让魏国消耗军力、国力,而魏国想要全力应战,又不得不堤防吴国的偷袭。这样三国鼎立的局面才不至于过早地瓦解。只惋惜天妒英才、英雄殒命,在诸葛亮去世后,天下大势也彻底地发生了改变。

空城退敌堪称经典,诸葛、司马到底谁更胜一筹,确定不了解一下吗

孔明北伐最顺利的一次竟毁在杠精手里,是刚愎自用,还是另有隐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