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县令一年俸禄换成现在是多少人民币?

清朝县令一年俸禄换成现在是多少人民币?清朝分发俸禄的方式是什么?主要分为发俸银与禄米两种,两者对半开,每年春秋两个季节分发,春季官员在正月二十领取,秋季则是在七月二十领取,下面知秀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至于分发的数量,清政府并不是按照官职的体统,而是他们爵位品阶的大小,首先我们来看看世袭的宗室,按照“公爵、伯爵、侯爵”依次减少。其中一等公岁支俸银700两,二等公685两,三等公660两,一等侯又一云骑尉635两,一等侯610两,二等侯585两,三等侯560两,一等伯又一云骑尉535两,一等伯510两,二等伯485两,三等伯460两。每俸银1两,兼支给米1斛

而在雍正三年,定发给文职官员的俸禄是一品岁俸银180两,禄米180斛;二品155两,禄米155斛;三品130两,禄米130斛;四品105两,禄米105斛;五品80两,禄米80斛;六品60两,禄米60斛;七品45两,禄米45斛;八品40两,禄米40斛;正九品33两1.14钱,禄米33斛1.14斗;从九品兼未人流31两5钱,禄米31斛半。

那么清朝时期银子的购买力又是多大呢?在换算古代的货币时候,一般遵守一个这样的公式:10000文=10贯钱=10两银子=1两黄金,根据光绪十五年军机处记载,直隶省的两家以玉米谷物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因此清朝的时候,1石相当于现在的156.45斤,光绪一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107斤左右的粮食。如今的米价,大约在3元左右,可以推断,清代一两白银大约在300元左右。

我们再将这个数字放到之前的制度当中,古代的地方县令是七品官,他每年拿两次45两的俸禄,一年也只有90两,也就是27000元,平均下来,一个月也才有2250元,是不是出乎大家的意料?这个数字未免也太少了。然而那些九品的官员,比如说礼部四译会同馆大使、钦天监监侯、司书、太常寺汉赞礼郎,基本上都是算作京官,天子脚下消费本来就高,结果每个月也才1500块左右的薪水。这个结果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但是又真真确确的存在,这可怎么生存呢?

曾国藩最初当官,出任翰林院检讨后写的家书就提到:“男目下光景渐窘,恰有俸银接续,冬下又望外官例寄炭资,今年尚可勉强支持。至明年则更难筹画。”说白了就是我现在当这个官越来越穷了,多亏地方官员“接济”我一下,今年还能支持一下,明年过不过的下去日子还不一定。事实上,这也就造成了那些品阶低的官员,只能够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敛财。

后来的朝廷,为了避免官员贪腐,还推出了养廉银政策,然而人的贪欲是无穷的,养廉银制度也好,官员低微的薪水也好,都不能阻止他们的贪腐,这也就为整个王朝倒塌埋下了祸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