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古人取暖的读者,下面知秀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冬天没有暖气,古人又是如何取暖呢?
已到冬季,你是不是又冻成狗了呢?要了解古代的天气要比现在冷得多,现代人有暖气、空调、地热,但在古代没有这些先进设备,都是怎么取暖的呢?
中华民族以智慧闻名于世界,对于防寒,聪明的古人多的是办法。
花椒涂房壁
其实,在秦汉时,冬天的“空调房”已经出现了,东汉著名科学家张衡曾在《西京赋》里写道“朝堂承东温调延北”,“温调”说的就是这种房间。那么这种房间又是为何可以做到保暖呢?
《汉宫仪》中“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在汉代,花椒已被视为一种防寒保暖材料,捣碎和泥,制成墙壁保温层。那么如果用花椒来涂墙壁,墙壁岂不是气味很重吗?其实,并不是完全利用花椒,粉刷墙体,同时添加了一些其他花草植物,因此气味是芬芳的。
火墙
不仅如此,古代的宫廷建筑师们,还想到了更科学的方法,为皇宫供暖。古代建筑师将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火墙结构图
皇宫贵族如此,那么老百姓又是如何在寒冷的冬季取暖的呢?
火塘
火塘
火塘是最古老的取暖方式,是一种炊事与取暖相结合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以助燃烧,又能阻挡冬季自门口吹入的寒风。
火炕
居住在北方的古人,一般都设有火炕,内有孔道,在冬季通过燃烧产生热量,进入炕内通道来加温,同时配备有火盆等取暖设施。
手炉
手炉
手炉是古人冬天最常用的取暖器具,是用来暖手的小火炉,里面放置火炭或尚有余热的灶灰,盖上罩子,提在手上或捧在手里,或笼在袖内暖手。所以手炉也叫做“捧炉”、“袖炉”、“火炉”。相当于现代的“暖手宝”了,我们在影视剧里也经常能够看到手炉。
足炉
汤婆子
足炉要比手炉大一些,是一种铜或锡或瓷质的扁形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将热水从上方口子灌进,整个足炉就会立刻温暖起来。足炉主要用来捂脚,既可随身携带,又可放入被窝里,因此又被称作“脚婆”、“汤婆子”、“汤媪”。
暖耳
暖耳
除了手、足,古人为了护耳防冻,早就发明了护耳神器,还取了一个十分温馨的名字:暖耳。明朝百官入朝,就戴暖耳以御寒,暖耳一般用狐皮制作,有的仅把双耳遮住,也有把纱帽全部笼上的,犹如风帽。
看来尽管没有现在的空调,暖气,但古人的保暖措施一点也不比现代差。这些保暖措施都集结了古人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