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女主角,金陵十二钗之首。今天知秀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曾提到过自己的病症,并说自己很小的时候,有一个癞头和尚要度她出家,且看原著原文:
黛玉笑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才三岁时,听的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第3回
曹公笔力精准,黛玉在讲述癞头和尚的故事时,说的是“听的说来了个和尚”,想是黛玉彼时仅仅3岁,如何记事?故而所述之言皆是“听说”。
但读者更好奇的是癞头和尚的治病手段——度黛玉出家。是否出家后林黛玉的病症就真的能好呢?这种治病手段在历史上是确有其事,还是曹公胡言乱语,仅仅是红楼神话因素的一部分呢?
要说这个问题,不得不提到另一位金钗,那就是同位于金陵十二钗正册的妙玉,她跟林黛玉有着完全相同的遭遇,而且书中对妙玉的情况记录地更加详尽:
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士,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第17回
妙玉跟林黛玉的情况极为相似,不难想象,林家当年恐怕也给林黛玉找了不少替身儿,可是也都没有发挥作用,黛玉还是照常生病,故而才有癞头和尚度黛玉出家的后文。
而黛玉、妙玉的不同之处在于,林黛玉的家人拒绝了癞头和尚的提议,妙玉的家人却同意让女儿遁入空门,而且实际情况是:妙玉遁入空门之后,她的病真的就好了!
也因此,目前《红楼梦》的研究中,有很多论者认为红楼世界存在平行人物,比如妙玉就是当年出了家的黛玉,妙玉亦算是林黛玉的一个影子。是否可以这般类比,诸君自行审视,笔者此处不赘述。
笔者重点想谈谈此处“出家能治病”这个细节问题。
按照《红楼梦》中的各种细节来看,出家其实是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还有一个替身儿的流程,比如书中就曾记荣国公贾代善,他当年也曾找了一个人替自己出家,而替荣国公出家的这个人就是第29回清虚观打醮的张道士!
关于“替身文化”,并不是曹公自己杜撰,而是历史上确有其事,替身最早在哪个朝代出现,目前难以考察,但确定的是,在明代,就已经出现了所谓的“替身”,甚至明代的皇帝、皇子,也有此类替身。
比如张居正之《敕建承恩寺碑文》中有云:皇朝凡皇太子生,率剃度一人为僧,名替僧,虽非雅制,而宫中率沿以为常。皇上替僧名志善,向居龙泉寺。
也就是说,最晚从明代,已经有替身文化了,替身的作用就是作为影子,为被替代者抵挡疾病、邪祟,从而为其增加福寿。
但替身并不是万能的,贾代善用张道士当替身,为自己增福添寿,是否起到了效果,我们不得而知。事实上,贾代善当年是因为生病,所以选用了替身,还是一开始就遵循贵族大家的“规矩”,家里人打出生起就为他找了替身?这都是不确定因素,故而无法详细分析其中细节。
可替身对于妙玉而言,却是实实在在的无用,妙玉的父母为她找了不少替身,替其出家,可妙玉的病还是不好,最后只能让妙玉亲自出家,病才好了——出家能治病,这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事的。
比较典型的是《高僧传》卷三中曾记录过法显和尚的生平经历:
释法显,姓龚,平阳武阳人。有三兄,并髫齔而亡,父恐祸及显,三岁便度为沙弥。居家数年,病笃欲死,因以送还寺,信宿,便差。不肯复归,其母欲见之不能得。
这个故事讲的是法显有3个哥哥,都在很小的时候就因病夭折了,他的父母很担心他,就将三岁的他送去寺院当了小沙弥。可其后法显中途回家,却屡屡得病,险些命丧黄泉,家里人赶紧又将他送回寺庙,说来也奇,法显一回到寺庙,他的病立刻就痊愈了。
对此佛家是有解释的,佛家认为人之所以会得病,不外乎三个原因:四大五藏得病、鬼神所作得病、业报所感得病。
不难理解,“四大五藏”即是指日常的感冒、发烧以及五脏六腑之病;“鬼神所作”则是指鬼神作祟所得的病,比如《红楼梦》第25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中,马道婆利欲熏心,给贾宝玉、王熙凤下蛊,就是这种情况。
以上两种情况还有法可医,最难的第三种,即“前生造业所得之病”,林黛玉、妙玉便是此种病症,要缓解这种病症,就得清心寡欲、坐禅调息,由内向外进行修行,当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出家。
所以这里正好可以对照癞头和尚给林黛玉父母的建议: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听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但林黛玉最终还是见了外姓亲友,和贾宝玉相遇,两人之间发生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红楼梦》后四十回非曹公所撰,但根据前八十回的各种草蛇灰线的伏笔,林黛玉最终的结局是泪尽而亡,这一点几乎是肯定的,由此观之,癞头和尚的预测,完全照应了黛玉的悲剧。